郡主的决心
35郡主的决心
昔年天道盟立于江湖,承义士风骨,行侠义之道,本应共扶正道,庇护四方。然今日盟中贼子当道,方正志恃权敛财,勾结庙堂,出卖兄弟,早已非昔日天道盟。三大分舵主各怀鬼胎,或贪生,或谋反,盟中人心离散,不再是我等当年立誓效命之地。
今朝堂更叠,仁宗驾崩,新帝未立威信,朝中风雨飘摇,江湖人心惶惶。然我等深知,朝廷之祸未平,乱局尚且开始。四王府满门惨死,此仇不共戴天。若再等朝局稳固,吾等复仇之机将永不再来。
吾意已决,必诛方正志,取天道盟,振大义之名,率义士奔凤京,杀奸佞,破帝阙,以报血仇。凤京内外,皆是庙堂鹰犬,吾等若无千军之势,便只能任人宰割,纵有满腔热血,亦难成事。今日之谋,非为权,非为利,只为一剑斩尽前朝孽障,还天下朗朗乾坤。
李一刀写完,她将信叠起来,交给贾尘。
“一式两份,交与朱宁舟和易文子。”
贾尘没接。
“怎麽?”李一刀问。
难道贾尘反悔了?
贾尘拿过信看了又看,说:“方正志这老头不成器,朱姑娘和易姑娘岂会不知?若信里只写这个,与普通的檄文无异,总差了点意思。”
“除了报仇,总是还要有点别的,让朱易二位姑娘看到你的决心,”贾尘说,“这皇位人人都能坐,为何要让你坐?”
李一刀沉吟片刻,将已写好的信撕掉,蘸蘸墨水,重新写起。
“我母亲侯昔茵,出身于武将世家。她父亲侯标仁是镇国大将军,见皇帝可以不跪。父亲第一次和母亲见面是在侯家的马场上。
侯家其他的子弟也在,共二三十人,依照侯家传统要比试摔跤丶射箭丶赛马三项……”
四王爷黎承桓本来没当回事,以为只是玩玩,结果射箭时拿到那弓却吃了一惊。此弓制作精良,比军队里的还要重上不少,他本就不擅长这些,拉弓都比别人慢,更别提准头了,十发才中四发。
侯家人不因为他出身皇室就让着他,赛马时他远远地落在後面……侯昔茵骑着一匹只有军队士兵才会骑的大马,挥鞭快进,经过黎承桓时连头不转。
经过这两项比试,侯大将军已看出四王爷不擅长骑射,若是再参加摔跤,侯家人手下没个轻重,摔坏了王爷,不好对圣上交待。于是找了个借口,让黎承桓坐在一旁观战。
黎承桓受了刺激,回去苦练了三个月,终于得到了侯大将军的肯定。
侯昔茵嫁人,大将军的要求很简单,做正室,侯家女儿不做妾。
皇家的子嗣传承是最重要的,侯昔茵生了两个女儿,不过黎承桓也没有再娶。
“人常说四王爷爱王妃,王妃生不出儿子,王爷也不纳妾。他们却从未注意我母亲本不叫侯氏,她有名字,侯昔茵嫁人之後没有再骑过马。”
“出了凤京往边关去,我母亲和父亲夺了马匹和长矛,想杀了人去救姐姐,奈何寡不敌衆。”
“黎承康杀我全家,我有仇要报,若是能重来,我想要我母亲骑马。”
“正如宁舟有领军之才,文子有经商之才,蔗梨师姐与祝沅救死扶伤,甚至青岚山上的茶园里,采茶人多为女子,那些女子个个勤劳能干,若非限于传统律法,她们何尝不能做出一番事业,过上更好的生活。女子本可以做得更多。”
“我想要这样的世道。”
“侯氏也好,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氏也罢,从此没有某某氏,女子可提和离,可骑马打仗,亦可考取功名建功立业,这便是我们的道。”
“一直依附于方正志,我又何时能实现心中理想。”
李一刀写下她的计划,最後写道:
“我意已决,曾见过心镜景象,黎熠熠只当天将大任于此。即为天命,熠熠不敢不从。”
方正志最近也烦心的很。
首先是没杀死李一刀。
按照方正志对李一刀的了解,李一刀不会武功,顶多能骑个马。方正志为了杀李一刀,派出了十名高手,高手中的高手。
结果不但没杀死,派去的人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
方正志怀疑有奸细。
不过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因为圣上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