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想想对“菜刀”的判定没有出错,白大姐和朱崇贵等人跑了几趟沪市纺织工厂,以及其他皮革厂,里面都是识货的主儿,立刻把菜刀都卖光了,并且还接到了大订单。
朱崇贵从破产边缘回来了,并且他还要再大赚一笔!如果再专门为服装等行业研制专门的“特种刀具”……未来更是一条光明的发财路。
不过两天时间,朱崇贵面目一新,买了身新西装,加上黑色公文包,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他还以“商学院老师”自居。
“校长,咱们商学院成立一个研发中心吧!”
秦想想:“……”
看着原本同病相怜的“病友”两天内直接“逆天改命”,同样破产的姜国华嫉妒了。
这是商学院吗?
这简直是暴富学院。
燕踏刹车片你这家属到底藏了多少好东……
“秦校长,要不,您也来给我出出主意?我这身技术能应用到哪里去?”
姜国华原本脸皮比较薄,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不耻下问”,下海经商嘛,当然是“发财”“找出路”更重要。
并且他心里猜测,秦想想既然选择他来当商学院的老师,肯定是背后想出了一条“技术商业化”的路子,他和朱崇贵这类高级知识分子,在技术方面是“专家”,可在商业运用方面,这秦校长才是真正的“专家”。
经历过创业失败,姜国华也明白了,哪怕再有技术,也不能依靠技术胡来。
秦想想:“姜教授,我觉得您应该把视线投向乡镇小企业,小作坊。”
姜国华沉默了片刻,他内心构想的蓝图,是米国无人工厂,而现实国内的大工厂,在他眼睛里,已经算是“技术落后”。
秦想想却还让他去关注乡镇企业,甚至是民间小作坊。
姜国华憋了好一会儿才说:“连大工厂都受不了机器成本,这些小微……这些小作坊,他们能认可技术?”
秦想想:“姜教授,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小作坊更需要技术,并且他们比大工厂更渴望‘技术’,您难道没听说过‘周末工程师’吗?”
“小工厂更舍得花钱来请技术专家,帮忙改进生产流程。”
“您这个自动化的设想很好,但是目前,还不能全面自动化,但是您依靠自己的技术本事,能优化一些生产流程,就已经帮了大忙。”
“要不,您现在就去沈阿姨家那边做豆腐的小作坊参观参观,了解里面是怎么做豆腐的?您帮忙想想办法,能怎么帮沈阿姨更加轻松便捷的制作豆腐,解放人力劳动?”
姜国华听到这里,他点了点头,他听说过沈阿姨的故事,一个菜市场销售大王,这样的人物,他也愿意去跟沈阿姨学习。
于是第二天,姜国华就去参观了沈阿姨那边制作豆腐的小作坊,并且大受震撼,如果说国内此时的普通工厂,算是“勉强现代化”,那么这些小作坊,仿佛还留在农业社会时期。
想着秦想想说的“帮沈阿姨解放人工劳动”,姜国华脑海里有了非常多的构思,而沈阿姨则说,完全不用费劲,“我们这边制作豆腐,全凭经验和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