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姨娘是个小画手免费全文 > 140150(第7页)

140150(第7页)

瑶光嘻嘻一笑,“我早就当着他的这么叫他叫了几千遍几万遍了,他都不生气,你气什么?”她说着,眼波流转,又是一笑,低声道,“唉,你懂什么……”

这一笑和刚才那一笑,可非常不同。

季锋气得两只耳朵和脖子都红了,可居然还能保持面色如常,重重“哼”了一声,一勒缰绳,催马走在瑶光前面,心里大叫,陛下,您开开眼吧!这不就是狐狸么?!这就是狐狸变的啊!

他阴沉着脸,在心中嘀咕,说不定,《狐女传》就是自传。就像元稹写的《莺莺传》一样。

若不是狐狸变的,凡人脸上筋骨肌肉皮毛都是一样的,怎么偏偏她能做出那样子的神情?

他又回头看她一眼,她本来若有所思坐在马上,察觉到他的目光立即迎着他视线看过来,又对他一笑。这一笑,笑得有些心不在焉。她是对他在笑,可眼中看的却不是他。

季锋顿感不悦,转过身,皱着眉,一路走到距离落霞山五六里的一处小村子,都没再看她一眼。

落霞山绵延近百里,共有三峰,各有险峻清幽之处,其中更不乏山泉瀑布,寒潭奇石,山上古木参天,树枝上挂着许多仿如青烟的松萝。

水仙庵就在三峰之一的仙女峰山脚下。

瑶光出了村子,见季锋不再跟来,不知他是要留在村子中暂住,还是要做其他打算,向村人问清了路径,又走了不久便到了水仙庵门前。

这尼姑庵从外面看起来毫不起眼,隐约还能听得见里面有敲木鱼和诵经之声。其时已是黄昏,只是因为冬日天色阴沉,所以见不到夕阳,即使有,也被周围高大的树木尽数遮挡住了。

树林中传来几声鸟鸣,庵堂上空升起炊烟。

瑶光下了马,上前扣了扣门环,等了片刻,木门打开,一位身穿青灰色僧衣的中年女尼手握佛珠,慈眉善目,对瑶光笑道:“女施主好。您是要来礼佛上香?还是要寻度化?”

这尼姑名叫慧静,是个管事儿的。瑶光把自己早备好的那套说词说了,先是哭自己苦命,她姓云,名英娘,原本也是好人家女儿,无奈沦落风尘,在宛州西南二三百里的桐州当了十几年红牌,眼见青春消逝,幸而两年前和一位路过桐州赶考的富家公子相好,公子为她赎身,置了所小院子给她,又带她到州府考举人。没想到去年落榜了,公子的家人不知从谁那里得到消息,知道了公子和她的事,哪还能容得,当即派了大管家来了州府,把公子绑了回家,将她也赶了出去,她不想重操旧业,又觉万念俱灰,听姐妹说水仙庵法师能渡人登仙,她反正要死,为何不来试一试?

讲完了,瑶光擦眼泪道:“只盼法师真能帮我。我若能登仙,也不必什么天宫富贵神仙日子,只求能叫我的檀郎余生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慧静和两个服侍的中年尼姑都听得感动流泪,慧静道:“施主尽管放心。我这就去请师父来。”

不一时,慧静真请了水仙庵庵主慈山法师来。

慈山皮肤白皙,只有额头眼睛有几丝细纹,年轻时必是个大美人,乍一看只有三十岁上下,但细看就知道,她至少也有四十多岁了。

慈山倒不像慧静那样一口答应帮瑶光做法事度化登仙,她劝道:“施主,你虽过了花信年华,可依旧年轻貌美,焉知人生不会有其他转机?你的情郎高中之后不会来寻你?若有一天他金榜题名,做了官,便是他家中人也要给他留几分脸面,到那时,接了你过去做个外室,岂不甚好?”

瑶光哽咽道,“法师,他家那位老管家对我并不凶恶,给我讲了许多道理。我若再跟着他,若是他一辈子考不上,自然会懊悔,会怨我,若是考上了,有我这种外室,也只会让他被人耻笑,使他的同僚不耻与他为伍,于他前途并无半点好处。他对我有再造之恩,我岂能恩将仇报?法师,我心意已决,这一路来已经将多年积蓄尽数散去,如今只剩下三百金,愿尽数施给水仙庵。”

慈山长叹一口气,“施主,即便你心意已决,既然来了庵中,不妨暂且住上几天,静修参悟,若是两日后你仍然心意不变,我自会为你主持。”

瑶光大喜,连忙施礼:“多谢法师!”

作者有话要说:

大噶好!

昨天持续失血,被姨妈兽撕咬,我今天又活过来了。

第145章水仙

水仙庵地方不大,人也不多,除了慈山、慧静,还有四个尼姑,平时负责洒扫烹煮,早晚两课也在佛堂念经,全都是中老年人。瑶光所居客房是一个小跨院,背靠一面山崖,到了晚间即使烧上暖炕也很冷。

这六个尼姑全是普通人,并不会任何武功,更不可能会什么“仙法”。

瑶光住了两晚后,仍然愁眉苦脸,一心一意要求“登仙”。这两天慧静不断劝她:“施主,你青春尚好,又如此貌美,难说以后不会再遇到一位知情识趣的男子,何必如此固执呢?”

瑶光当然要“固执”啊,不固执,怎么能知道你们究竟是怎么搞出“佛光”的呢?只要交了钱隔几天就会看到佛光,9012年的天气预报都没你们准啊!

如此又过了两三日慧静也不劝她了。瑶光每天跟着尼姑们念经打坐吃素,并没发现任何异样。

到了第七日傍晚,慈山对瑶光说:“既然你心意坚决又已一连茹素七日,这样吧今晚我为你施法,待到明晨,你随我去舍身崖,若有佛光出现,便是你的造化,若无,恐怕……”

瑶光急道:“恐怕如何?”

慈山念了声佛,道:“恐怕娘子你的罪孽还未赎完,菩萨不愿度化你,我等凡人也没办法,你只得再在世间煎熬一阵子了。”

瑶光听了掩面低泣,心想,莫非……你们也不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开启佛光?那佛光,究竟是什么?

她现在对于假哭已经非常有经验了,哭了一会儿,掩着脸,问道:“法师,若是这次度化不成,我得再等多久呢?”

慧静道:“怕是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了。”

明年春暖花开时?我去,你这佛光,还会冬眠不成?瑶光暗暗疑惑,但也不再追问。

这天晚上,晚饭之后,瑶光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不多时,一个做粗活的老尼姑拿了一个托盘来,盘中放着一只盖碗,里面是一碗红糖姜汤,说是天气太冷,慈山命人做给她取暖的。

这几天瑶光三餐全是和水仙庵一众人在庵堂吃的,所以也不担心她们会在饭食中放什么药物,不过,这碗姜汤可是单独一份。红糖姜汤嘛,大家都喝过,闻起来有浓郁的姜味,加了红糖后呈棕红色,若是里面加了什么好料,看不出也闻不出。

瑶光给老尼姑打了赏,说自己马上就喝,先要写一封书信给自己的去了泉州的好姐妹,若是明天能见到佛光,登仙度化,就烦劳她们将信送去。

老尼姑前脚一走,瑶光立即把姜汤倒进了一个牛皮水囊中。这样的牛皮水囊她来落霞山前备了好几个,跟现代的热水袋差不多样子,巴掌大小,不用的时候可以放气压平甚至摺叠,用的时候先吹起来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到水仙庵的第一天晚上,瑶光半夜摸黑到厨房灌了两皮袋水藏在房梁上,防着这些尼姑们在饮水中做手脚。此后她每天都是如此操作,从不吃喝单独给她准备的食物或水。

瑶光煞有介事地写了封信,封好,再将空碗和托盘放在房门外,吹熄了蜡烛,躺在床上装睡。

她等了没多久,老尼姑就又来了,收了托盘,又轻轻在门外唤了几声,没得应声,这才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慧静和慈山也来了,两人也是站在门外轻轻叫了几声。

瑶光在黑暗中等待着,猜测她们会不会进来,但最终慧静和慈山没进来,两人站在门口低声说了几句话便走了,因为两人边走边说,只听到慧静似乎对慈山有些不满,埋怨道,“这般美貌的小娘子,卖给谁不得至少一千两银子,现为了三百两就叫她跳板子,实在是杀鸡取卵!”慈山倒是很坚定,“便真卖了一千两银子,若叫她嚷嚷出来,你我可还有命享用?”

慧静还不死心,“早知道,真应该买下那‘哑巴’药!将她毒哑了,还不是得凭咱们摆布?”

慈山骂道:“你个蠢猪!慧和刚说了她要留书送信,她会写字!你能毒哑了她,难道还要砍断她手筋?弄残废了,那谁来花一千两银子买她?咱们还得担这么大风险?蠢货蠢货,这舒舒服服得三百两你还不够呀?”

慧静又回了几句嘴,慈山骂得更加难听了,两人出了院子,瑶光渐渐听不很清楚了,但听见她们又和送汤来的老尼姑又说了几句话。这些人似乎对汤里的药物十分自信,觉着她这会儿肯定人事不知了,毫无顾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