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琢放心离开,收拾妥帖后领了一个小太监来到偏殿,偏殿里没有掌灯,就在这殿里这一处小房间里,关押着今日替沈琢把脉的太医。
老太医年纪已经大了,一天没吃饭,又被关在这冰冷的地方,已经受不住了,只一个人倒在黑漆漆的角落里。
沈琢径直走到太医跟前,看一眼地上已经神志不清的老太医,吩咐身后的小太监:“来吧!把毒酒倒他嘴里。”
……
解决完了太医,沈琢回到自己的寝宫,非常意外地发现叶惟昭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偌大一个寝殿里只有一盏孤独的烛火在跳动。
沈琢怅然,走到灯下坐好。
叶惟昭走得急,束发的软巾都忘了带走。沈琢拿起这块软巾细细摩挲,软巾上还残留着叶惟昭身上的味道——清幽幽像青草的味道,是最不值钱的蕙草。
沈琢忍不住笑了。她就喜欢这样憨憨的叶惟昭,只因为喜欢蕙草,便几十年如一日地用蕙草薰衣,也不管这种土气的东西到底适合不适合他摄政王的身份。
沈琢沉浸在幽幽蕙草香中,就像她依旧还躺在叶惟昭的怀里。沈琢伸手抚摸自己尚未隆起的小腹,心下愈发柔软……
第144章番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翌日清晨,金光万道滚虹霓,秋风走马战鼓隆,摄政王率大军南下剿匪。
叶惟昭头戴金盔身披金甲骑在马上,后有一人催马追来。
叶惟昭回头,看见是自己的贴身侍卫。
叶惟昭勒马,等对方赶上。
但见小侍卫凑近叶惟昭耳边,低声说了一句,“启禀摄政王,事已办妥,过不多时定有宫中使臣赶来给大人您报丧。”
叶惟昭颔首,没有多问,拍拍侍卫的手腕以示对他的肯定,随后便示意侍卫退下,自己则催马紧赶几步,回到大军军阵中继续前进。
约么过了一个时辰,大军刚走出京城外防的城门楼,却听得身后马蹄声疾响。
叶惟昭回头,看见几名宫里的内侍高举手中黄色的哭丧棍,远远就朝叶惟昭跪下,口中大喊:“启禀摄政王!太后薨了!”
……
正所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叶惟昭乃战神,放眼天下几无对手。却在瘴乡恶土的边境之地遭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强的敌人。
原本几名被发配百越瘴地的赵氏王公,根本无法抵抗叶惟昭带领的剿匪大军。但架不住这帮人满肚子坏水——人能找“帮手”。
就在这里,叶惟昭竟然遭遇到了行事向来歹毒的倭寇的袭击。
很快,叶惟昭便发现了,跟过去不一样,对方并不像只想在边境地带劫掠一点黄金珠宝、家禽肥料的样子,而是冲着他叶惟昭来的。
也不知这些落魄王公贵族们给这一群早就觊觎中原大地的东瀛人们都许诺了些什么,让东瀛大军能替他们卖命。
不过叶惟昭并不怕,振奋了士气与这一群狼狈为奸的军队正面对抗。
可是很快,南甸夷族又叛变了,南甸宣抚司作为当地的衙门却丝毫不作为,任由当地的夷人们冲击叶惟昭的剿匪大军,并拒绝派兵支援叶惟昭,也不肯为叶惟昭的队伍提供粮草。
叶惟昭可算看明白了,合着这回多管齐下的“叛乱”,针对的只是叶惟昭他这一个人……
没有坚持多久,叶惟昭败了。他只带领了不多的一队人马,于腥风血雨中杀出一条血路,冲了出来。
二十万大军打了不到一个月,叶惟昭便只剩身边这十来个兵了。
叶惟昭冷笑,为了不耽误兄弟们的前途,他把自己身上最后十只金锭摸了出来,一字摆开排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
叶惟昭对这十名陪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说:“现在摆在兄弟们面前两条路,第一条,有家有田的人,拿一锭金,回家种地。第二条路,没家没室的人,拿一锭金,自寻出路。”
话音未落,十名士兵皆怆然,自然都不肯背叛叶惟昭。
但仗打到现在,还有什么好打的?叶惟昭自己都小命难保,还怎么可能给兄弟们谋出路?
一众人等就在一间破庙里瓜分了细软,每个人都给叶惟昭磕三个响头,互道珍重后,各自离开。
叶惟昭目送兄弟们离开,自己收了刀箭,打了一只包袱,骑上陪伴自己征战多年的大宛马,朝着红日落下的方向而去……
叶惟昭一路向北。
几乎没有多想,叶惟昭朝着江宁的方向走。
虽然在江宁,叶惟昭没有家,但那里还躺着叶霜,叶惟昭想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最后看一次她。
穿过武夷山的时候,叶惟昭停了下来。他想起年前自己南下,也是穿越这武夷山的时候,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
彼时大军路过一处名叫雁儿荡的地方,叶惟昭骑着马来到一座道观。天色已晚,叶惟昭决定就地安营,待明天天明再走。
道观有些破旧,但门口的院坝里清扫得却很干净,细砂石铺就的地面上不长一根杂草也没有落叶,明显有人经常打扫。
叶惟昭走进道观,看见观里坐着一名道士,守着一盏灯,嘴里默念,“神照万里,行道礼诵,灯烛为急,续明破暗,上映九玄诸天福堂,下通九幽无极地狱……”
叶惟昭走近前,看见一张黝黑的脸。道士的胡须已然花白,因为太瘦,本就不宽的脸颊中央深深陷了下去。只这道士的眼神甚是清冽,就算年龄已经过了半百却修得一身仙风道骨。
只与这道士对视了那么一眼,叶惟昭就要上前给那道士唱个喏,却听得那道士对着叶惟昭脱口一句:“将军此行危矣!”
叶惟昭身旁的侍卫听言大怒,提刀上前就要绑那道士,被叶惟昭拦住了。
原本叶惟昭的兴致还不错,行军在外,临到夜了居然还有房子住。进观却被人如此诅咒,任谁都会不高兴。
叶惟昭压下心中不悦,杀人倒是容易,但对方也是一个修行之人,自修行人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总归是有原因的吧?
叶惟昭撇开护卫,一个人走到道士跟前,躬身一揖:“道长该如何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