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国宝级学霸明夏 > 7080(第4页)

7080(第4页)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给瑞士的朋友欧拉的信中,提出来的一个猜想。

原本,哥德巴赫的猜想是“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现今流传的大多是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也可以写作“a+b”。

这个“a+b”问题的推进,先是在一百年前,被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后来是“77”、“66”、“5+5”……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华国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顺利证明了“12”,只剩下最后的“1+1”被证明出来,就可以宣布“哥德巴赫猜想”是成立的,这也是“哥德巴赫猜想”会被另称为“1+1”的原因。

但就是这最后的一步“1+1”,却是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也没有人找到思路去解决,也是印证了大家的共识,便是“看起来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难证明”。

而明夏想要做的,便是试着将这最后一步“1+1”给证明出来。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很快,便已经五月,而在下个月初,就是6月的7、8、9,应该高考了,学生们的压力与日俱增,经常能看到学生因为班上的小测验成绩不理想就趴在桌子上埋头大哭。

家长总说,学生除了学习就不用担心更多,但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自己高考不理想的后果是什么,压力也是真的非常大。

倒是9班的同学,就算班上有明夏那么厉害的一个学霸,也鸡血如常。

没办法,明姐人好,特别耐心给他们讲题目,一定会讲到他们理解为止,王飞也是个活泼的性格,大家都被他逗得很开心。

老师把他调到讲台旁,他就干脆像是说相声一样,也不是捣乱的那种,而是很有情商的,在老师需要调节氛围的时候,积极捧哏,使得9班的大家劳逸结合。

见自己班的同学日常崩溃,9班的每个人却学习状态都很好,引得其他班老师纷纷来找班主任吴伟平取经。

吴伟平也很茫然,坦白交代,都是王飞和明夏的功劳,他什么都没做,结果班上的大家自己就把自己弄得心态这么好,总有种在坐享其成的感觉。

其他班老师:……

不知道他们酸他班上能有明夏这样的学生很久了吗?这是炫耀吧?肯定是炫耀吧?原地套麻袋可以吗?

*

明夏不知道老师们之间的纷争,就默默学习,默默地去努力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同一时间,隔着太平洋的那个国家,普林斯顿数学研究院的Ethen却是深深震惊了。

出于礼貌,蒋业并没有按照心中真正的想法,一日三餐地去提醒,就是每天早上都准时发过去的一句“Goodm”。

非常简单的一个招呼,也就两个单词,后面再加一个“努力”的表情包,看起来非常正常,但和他一起审稿工作了这么多年,Ethen和他还是有些交情的,比较熟,自然看懂了他的言下之意是“有空就赶紧审稿”。

以前,看到很好的稿子,蒋业也会催他赶紧审核,却也没这么执着地每天签到打卡过,出于压力,也是出于好奇心,Ethen便加快了自己的审稿速度,看完前面的论文,然后,赶紧点开了这篇论文。

第72章

“周氏猜测”是华国数学家周海中提出来的,内容关于梅森素数,影响倒不是特别大,但在数学界还是挺受欢迎的,被称说是非常“具有数学美的式子”。

别看式子似乎也没多复杂,但硬生生是从上个世纪起,那么多试着证明它的人,谁都没有成功。还有不相信这个猜测的一些人,想着要证明出这个猜测的不成立,说周海中的数学成果是错误的,也一直没证明成功。

Ethen本人对“周氏猜测”的兴趣不是很大,更关注“哥德巴赫猜想”或者“黎曼假设”这种leve的,但也因着身边有好几个和蒋业类似的,出于喜欢或者征服欲而坚持在试着证明这个理论的朋友,便对这个颇有了解。

自从成为《数学年刊》的学术编辑,这几年里,他看到的这些著名猜测的证明理论,不说一百,也有五十,但每一次都有很大的问题,便也真的没报多少期望,只是耐不过蒋业一而再的催促罢了。

肯定又是一篇“一步错,步步错”的证明论文吧。

在看正文之前,Ethen是这么想的。

只是,当他点开这篇论文,却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

摘要干脆,思路清晰,最重要的是,那个证明过程看似繁琐至极,但仔细想想,其实都是必须考虑到的方面。

就像是高考数学试卷的难题也要考虑好几种情况,必须所有情况都答到且正确,老师才会给你满分,证明理论亦然。

看这种证明论文,Ethen习惯面前放着笔和纸,不看投稿人的计算过程,只相信自己亲笔验算的结果,因为在验算的时候经常会突然想到另一种可能,直接就能发现论文证明过程最关键的错漏。

可这篇论文,无论他怎么去验算,正推、逆推、甚至是直接代入到其他用到“周氏猜测”的实际案例,始终没发现任何有疑问的地方。

当即,Ethen便倒吸了一口气,一时间,心情又是激动,又是紧张和忐忑,既期待“周氏猜测”真的被证明,也害怕自己如果真的判断这篇论文成功证明出了这个猜测,期刊将论文刊登出去,却被发现错漏之处,导致期刊的地位受到影响,在学术界成为反面教材。

Ethen已经在看论文的事,蒋业并不知道,依旧每天都在疯狂暗示地催促。

终于,在一天晚上,他收到了来自Ethen的消息:“蒋,那篇论文,你和你的朋友们,是都看过并验证过了吗?”

因为那篇“周氏猜测”的论文,对Ethen的消息,蒋业一直是时刻准备着,便在看到他的问话后,秒回:“是的,Ethen。我,我的同事顾秉钧,还有我的老师江海潮,都没有找出这篇论文任何存疑的地方,给的评审回复都是通过,你怎么看?”

能怎么看?

羡慕地看呗!

深呼吸一口气,Ethen敲击键盘,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缓慢地给出自己的决定:“蒋,我的评审回复也是通过。”

这几天,他用了各种方法,试图找出论文不合逻辑或者存疑的地方,却始终毫无进展。

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他还愈发清楚地意识到,这篇论文投稿者在写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验算了太多遍这个证明过程,还是自身的实力够,可以感觉到那种游刃有余的轻松,而不是紧绷着在那里写的扑面而来的生硬感。

能把“周氏猜测”证明出来的人,要不就是自身本来就是数学大佬,要不就是数学天赋绝对高得惊人,但数学天赋高得惊人的也肯定是数学大佬,这就是一个互通关系了。

*

美国和华国有时差,Ethen找蒋业的时候,时间已经临近半夜12点了,他差不多都要闭上眼睡着了。

可现在,看着屏幕上Ethen发来的那个消息,蒋业一个鲤鱼打挺便从床上坐了起来,旁边早已睡着的妻子被他这动作弄得一惊,迷瞪瞪地翻了个身:“大半夜的,你干嘛呢?”

“周氏猜测!周氏猜测真的被证明了!”蒋业拿着手机的手都在抖,开口,声音甚至是有些哽咽的。

“周氏猜测”的证明,是蒋业从当时年少便开始的坚持,如今,终于被成功证明,他真的很开心,更是激动得有些热泪盈眶。

搞学术的人其实很单纯,他们热爱搞研究,往往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此,就算羡慕他人的研究成果,也会被领域有了新进展的喜悦压住,只剩欢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