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寝殿的李锦荣毫无睡意,在床榻上辗转反侧。
脑海中不停闪过最近种种,对顾湛的失望,莫名背负责罚的不甘,还有母妃方才说起的话题。
大抵是被帝王偏爱,被皇贵妃保护的太好,李锦荣还从未尝过被人污蔑的滋味,从接旨之后心中郁堵一直未曾消散。
她也知宫中与京都好些人都以为荣华公主骄纵跋扈。
李锦荣可以接受世人误会她骄纵,却不愿背负戕害手足的莫须有罪名。
然而,若要她因此去针对报复李安瑾,又实在不屑。
少女轻轻吁出一口浊气,罢了,母妃所言不无道理。
身居高位,怎会没有陷害与被人误会;只要一直站在高处,才能无惧流言,才可屹立不倒。
只是······
明灭的烛火闪耀,少女眼中泛起新的愁绪。
摄政王啊······
母妃对她是多么有信心,才会觉得她能撩拨动萧策那颗冰冷无情的心?
虽身处内宫,不曾参与过朝政,李锦荣也深知摄政王大名。
不只是父皇的只言片语,便是父皇在母妃宫中偶尔的交谈,摄政王之名如雷贯耳。
大宣的摄政王府本就是独一份的存在。
太·祖皇帝打天下时,萧家先祖跟随出生入死,功勋卓着;可以说,大宣多半疆域都是萧家先祖率军给打下,因而在大宣立国分封功臣时,萧家先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
历经几朝之后,摄政王府屹立不倒,手握大宣兵权;于朝政上,摄政王府更是贡献良多。
上一任摄政王战死沙场后,王妃亦伤心追随而去,萧策还未及冠便继承王位。
那时京都好些权贵世家都以为摄政王府会没落。
却不想萧策奔赴战场,雷霆手段收复失地,亦收回兵权。
北境稳定之后,萧策回到京都进入朝堂,很快便站稳脚跟;之后又谏议推行新政,如今已取得成效,更得帝王信赖。
摄政王府地位稳如磐石。
李锦荣也曾在宫宴远远见过摄政王几次,确实是独一份的清贵隽美,却也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气势。
据悉,京都不知多少女郎心悦摄政王;也曾有不少名门贵女抛下脸面,主动追逐,却不曾听闻萧策对哪个人稍有注目。
这般心中只有朝政大事的权臣,李锦荣如何有信心能得他青眼。
且,摄政王府从来不与皇室联姻。
这才是李锦荣觉得最为难之处。
论地位尊贵,她这个王朝明珠比不过摄政王,名利引·诱无效。
手段强硬达成目的,更是想入非非。
若论美色,李锦荣自认是姝色;然而萧策不知见过多少姝色,又怎会对她另眼相看。
唉······
少女再次蹙眉叹息。
可若是真的因顾湛叫她沦为皇城笑柄,更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