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在今朝
深秋的风带着清冽的凉意,卷起银杏叶在人行道上打着旋,沈绾裹紧了身上的风衣,站在汉武大帝军事博物馆的门口,看着那座巍峨的仿古建筑,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响,像在诉说着两千年前的故事。
距离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後,已经过去了四个月。
这四个月里,她完成了毕业论文---题目是《从孤本〈史记〉看霍去病生平的历史争议》,导师给了优秀,说她“对历史细节的把握有种惊人的共情力”,她没有解释,这份共情力来自于她曾亲历的岁月。
她依旧是那个叫沈绾的历史系学生,每天上课丶泡图书馆丶和室友说笑,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有什麽东西永远地改变了,她会在看到史书上“霍去病”三个字时,指尖微微发颤;会在吃到红烧肉时,想起他在汉朝总爱把肥的部分挑给她;会在深夜里,摸到枕头下那枚小小的海棠木簪,闻着淡淡的沉香,仿佛还能听见他在耳边说“绾绾,别怕”。
那枚木簪,她一直带在身边,它像一个无声的证明,提醒着她,那段岁月不是梦。
今天是博物馆新展“河西风云---霍去病与大汉雄师”的开展日,她特意请假过来,像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执念,想再看看那些与他相关的痕迹。
走进博物馆,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展厅里人不多,柔和的灯光打在玻璃展柜里的文物上--锈迹斑斑的青铜剑丶磨损的箭镞丶复原的汉军铠甲,每一件都像是从她的记忆里走出来的。
沈绾慢慢走着,目光抚过那些熟悉的物件。
在一组河西之战的复原沙盘前,她停住了脚步,沙盘上,红色的箭头代表汉军,黑色代表匈奴,清晰地标注着霍去病率军迂回奔袭的路线。
“。。。骠骑将军逾居延,过小月氏,至祁连山。。。”她轻声念着旁边的解说词,眼前仿佛浮现出他策马扬鞭的身影,耳边似乎能听见马蹄声和将士们的呐喊。
“这里的路线标注,其实有一处偏差。”一个低沉的男声忽然在身边响起,带着一种奇异的熟悉感,“真正的取水点,应该在沙盘西侧的那处峡谷,而非标注的河谷。”
沈绾的心猛地一跳。
这个细节,和她当年记在笔记本上,後来被霍去病在战场上验证过的一模一样!连後世学者的考据论文里,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差别!
她猛地转过头。
站在她身边的是一个男人,他穿着一身改良的黑色汉服,袖口和领口绣着暗金色的云纹,长发用一根玉簪束起,身姿挺拔如松,他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下颌线利落,鼻梁高挺,尤其是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淬了大漠的日光,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锐利。
沈绾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像。
太像了。
尤其是那双眼睛,那种眼神,和她记忆里的霍去病,几乎一模一样。
男人似乎察觉到了她的注视,转过头来,四目相对的刹那,沈绾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探究,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
“抱歉,”男人先开了口,声音低沉悦耳,带着一丝歉意,“是不是打扰你看展了?”
“没……没有。”沈绾的声音有些发颤,她努力平复着心跳,指着沙盘,“你说。。。这里的取水点不对?”
男人的目光落在沙盘上,眼神变得深邃,像是在看一幅真实的战场舆图:“嗯,祁连山北麓的那处河谷,看似有水,实则是季节性的,旱季会干涸,真正的水源藏在西侧的峡谷里,那里有暗河,常年不枯。”他顿了顿,侧过头看她,“史书里没写,但。。。应该是这样。”
沈绾的心脏狂跳起来。
他怎麽会知道?
这种只有亲历过战场的人才可能知道的细节,他一个现代人,怎麽会如此笃定?
她看着他,忽然注意到他左手的食指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形状像极了。。。像极了当年他在祁连山作战时,为了救一个小兵,被匈奴的短刀划伤的痕迹。
“你。。。”沈绾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你怎麽知道这些的?”
男人看着她,嘴角忽然勾起一抹极浅的笑意,那笑意像春风拂过冰封的湖面,瞬间唤醒了她记忆深处的某个角落。
“或许。。。是在梦里见过吧。”他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沈绾耳中,“梦里有大漠,有雪山,还有。。。一个总爱对着舆图发呆的姑娘。”
轰----
沈绾感觉脑子里像炸开了一样。
梦里。。。
对着舆图发呆的姑娘。。。
是他!
真的是他!
她踉跄着後退一步,眼眶瞬间就红了,眼前的男人,穿着现代的汉服,站在明亮的博物馆里,可他的眼神,他的语气,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和那个在汉朝陪了她一辈子的霍去病,重合在了一起。
“你。。。。。。你是谁?”她的声音哽咽着,泪水模糊了视线。
男人上前一步,目光紧紧锁住她,像是要将这四个月,这两千年的思念都揉进这一眼里,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压抑了太久的情绪:
“绾绾,你不认得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