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二儿子去当了兵,开始往家里寄津贴,家里的经济情况这才开始有点好转。
后来二儿子提了干,往家里寄的钱更多了,家里的情况自然而然就变得更好了。
不然也不可能让老五读到了初中,后来还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
几个孩子中,其他几个读了几年就读不下去了。
自己不愿意去继续读书,他们做父母的也没有强求。
顾父的想法是读个几年能认识字,不做睁眼瞎就可以了。
家里就是这么个条件,村里大部分的孩子基本都没去上学,大字都不识一个。
他们家的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几个孩子中,大女儿静不下心来学习,读了小学三年级都不想去了。
五个儿子中老大成熟稳重,是个靠得住的性子。
读完小学后似乎知道了家里的压力,自己选择回家帮忙干农活去了。
老二人很聪明,但心思不在学习上,勉强读到了初中毕业,到了年龄就参军当兵去了。
至于说老三老四,也就是读了个小学毕业。
只有最小的老五,从小就聪明,学习成绩也好。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名。
那个时候,就连顾正福老俩口都没有想到,自家的小儿子竟然成了榆树大队的第一个大学生。
毕业后还留在了京市工作,娶了个同是大学生的媳妇,最后在京市定居了。
老两口骄傲啊,这十里八乡的都没有像他们儿子这么优秀的。
之前老二提干的时候,老两口就好好地风光了一把。
后来小儿子考上大学,又让顾家在大队的地位提升了一大截。
等小儿子留在京市工作后,大队里没有谁不羡慕他们家的。
有哪家这样出息的儿子一来就来两个的。
两个儿子每月往家里寄钱寄票,这顾家的日子过得能不好嘛。
“老头子,你说到时候儿子来接我,我带点啥东西过去啊?”
儿媳妇生孩子,他们做爷爷奶奶的总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
况且,这可是老五的第一个孩子啊。
顾正福闻言沉默思考了一会,才说道:“家里晒的干货收拾一些,换点小米和红糖,到时候攒点鸡蛋,再想办法换两只鸡。”
农村里也没啥好东西,这些已经是他们能换到的最好的了。
“行。”
顾母郑小莲已经开始在心里琢磨手上的钱和票了。
说到顾家这边,在榆树大队也算是大家族了。
整个榆树大队一大半的人家都是姓顾的。
大家都是同一个祖宗,多多少少都带着一点亲戚关系。
顾正福这一辈,有一个亲大哥顾正财,还有一个嫁出去的妹妹顾梨花。
顾正财娶妻潘秀英,育有三儿一女。
顾正福娶妻郑小莲,育有五儿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