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五姑娘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 第196章 取经归途遇故人锁魂镯固魄安魂(第2页)

第196章 取经归途遇故人锁魂镯固魄安魂(第2页)

山风穿过空寂的殿堂,带来灵山深处悠远的回响,仿佛一声来自亘古的叹息。

暮鼓的余韵,如同沉入深潭的石子,在晚照寺的飞檐斗拱间缓缓晕开,最后消散于苍茫的群山怀抱。

夕阳熔金,给古朴的琉璃瓦镀上一层流动的暖晖,也拉长了从大雄宝殿走出的那道身影。

唐三藏身着一件深棕色的棉布僧衣,外罩那件华贵庄严的锦斓袈裟,整体显得洁净而威仪。

他步履沉稳,踏着青石铺就的山径,一步步向下走去。

山风带着深冬特有的清寒,拂过他沉静的面容,也撩动着宽大的袖袍。

他刚从一场意犹未尽的讲经中抽身,梵音妙谛犹在心头萦绕,目光却已投向山下小镇那一片渐次亮起的、人间烟火的微光。

他的住处,就在那小镇深处,一条幽静曲折的巷子里。此刻,他只想快些回去,在青灯古卷旁,沉淀这一日的喧嚣。

山路蜿蜒,两旁古木森然,落叶铺陈,踩上去出细微的沙沙声,更衬得山林空寂。

偶有晚归的飞鸟掠过林梢,留下一串清啼,旋即没入暮色。

唐三藏的心境,如这山径一般,平和而澄明,只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沉淀在眼底。

他捻动着腕间的旧佛珠,默诵着经文,身影渐渐融入小镇边缘升腾起的薄雾之中。

与此同时,在那条名为“栖云巷”的尽头,一座小小院落静默伫立。

院门半掩,一盏素纱灯笼在檐下摇曳,晕开一小团昏黄温暖的光晕。

门内,一个身着灰布短褂、约莫十五六岁的小厮正倚着门框,眼巴巴地望着巷口方向。他叫阿吉,是专门照料唐三藏起居的僮仆。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阿吉眼睛一亮,连忙挺直了腰板。

待那抹素净的僧袍身影出现在巷口,他立刻转身,朝着院子里轻声唤道:“姑娘!公子回来了!”

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

院子里,一株老桂树正飘散着最后一缕甜香。树下石凳上,坐着一位女子。

她穿着一身质地精良却略显陈旧的藕荷色襦裙,外罩一件薄薄的浅碧色半臂,乌黑的长松松挽起,仅用一支素银簪子固定着。

夕阳的残光落在她身上,勾勒出纤细单薄的身影,却照不进她低垂的眼眸。

她是顾清歌。或者说,这具身体的名字叫顾清歌。

听到阿吉的呼唤,她仿佛被什么蛰了一下,肩膀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却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抬起脸,绽开温顺娴静的笑容回应,更没有起身相迎。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膝上铺着的一方素帕,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她的目光依旧低垂,死死盯着青石地砖缝隙里一株顽强探出头的小草,仿佛那里面藏着另一个世界的奥秘。

“公子?姑娘?”这些称呼像细密的针,不断地刺穿着她混乱的神经。

半个月了,整整十五个日夜交替,她依然无法将自己与这个称呼、这个身份、这个时空划上等号。

阿吉有些困惑地眨眨眼,不明白这位素来温婉知礼的姑娘今日为何如此沉默。

他张了张嘴,想再提醒一次,但看到顾清歌那近乎凝固的侧影,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疏离气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挠了挠头,又望向门口。

唐三藏已走到院门前,阿吉赶紧上前一步,恭敬地接过他手中装经卷的布包:“公子,您回来了。”

“嗯。”唐三藏微微颔,声音温和如常。他的目光自然地越过阿吉,落在院中那个静坐的身影上。

女子低垂着头,维持着那个凝固的姿势,犹如与这暮色中的小小庭院融为一体,却又格格不入地散着一种强烈的、无声的抗拒。

唐三藏脚步微顿,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了然,随即又归于平静。

他没有多问,只是对阿吉道:“去准备些清粥小菜吧。”

然后便径直走向自己居住的东厢房,步履依旧平稳,仿佛院中的异样只是拂过枝头的微风。

然而,他的平静,却像投入顾清歌混乱心湖的最后一块巨石,激起了更深沉、更剧烈的漩涡。

“姑娘,公子回来了。”

阿吉的声音,带着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清脆,却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捅开了顾清歌记忆深处那扇紧锁的、血淋淋的门。

?时间,被硬生生地拽回到半个月前那个噩梦般的夜晚。?

那晚,是公元o年月日。另一个时空的顾清歌刚结束一场冗长而疲惫的加班,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走出冰冷的写字楼。

城市的夜空被霓虹灯染成一种病态的紫红色,空气污浊而压抑。

她拦下一辆出租车,报出那个租住了三年的、被称为“家”的小区地址。

“师傅,麻烦开快点儿,累死了。”她靠在并不算舒适的后座上,闭着眼,揉着酸痛的太阳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