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岁起是什么意思啊 > 第64章 游龙潜 他凝视着图纸上许久未见的熟悉(第2页)

第64章 游龙潜 他凝视着图纸上许久未见的熟悉(第2页)

户部尚书顿了顿,还是决定实话实说:“若说缴纳的赋税有所减少,也是有的。自郡主回京後,河东收上来的税银税粮就比往年少了一成,说是富庶之地都指给郡主当做食邑,因而税收有所消减。”

皇帝听了,面上平静,心中冷笑连连。

户部尚书也是个懂春秋的,口上说河东赋税如常,用的却是太祖时的産出标准。莫说太祖立国之时,各地刚经历过战乱,无论是物産还是人口都亟待恢复。就说太祖朝王懿甫为相,河东的産出还不是他想写多少写多少?

至于永安的食邑就更可笑。永安回京时,太祖按着亲王的规格为永安赐封两千户,後来他又加封三千户。这五千户虽说由永安自理,也不过是当地官员收缴赋税後匀出永安食邑部分不入国库,直接送入永安私库。

河东地区每年送入郡主府多少银粮,他大概比永安还清楚。河东口口声声说最富庶的地方都给了永安,以致赋税锐减一成。怎麽永安每年收到的银粮还不到实封三百户的淮南长公主的十倍。难道河东最肥沃的土地,一年産出也只有别地半数吗?

皇帝敲敲桌案,问道:“薛卿可有话说?”

薛光庭双手捧着一册籍案,高举过头顶:“王氏侵占土地丶转嫁赋税的证据俱在此处。更有王氏在汾州所建映园占地万亩,改汾河支流入园中造景,致使下游河道干涸断流无水灌溉,年年延误春耕。陛下,土地乃百姓立身之本,王氏所作所为伤天和丶离民心,实乃动摇国之根本。还望陛下明察秋毫,还河东百姓一个公道!”

无数只眼睛盯着薛光庭手上那册案籍,直到徐阿盛将这一摞不甚整齐的纸呈到圣人案上,这些好奇的丶探究的丶怨恨的目光才有所收敛。

乔相微皱眉头,不管那案籍中写的什麽,薛光庭绝无可能靠自己拿到河东地区的证物。这本东西从何而来,是圣人的意思,还是其他什麽人的意思?

翻开这摞乱糟糟的纸,皇帝也心怀好奇。他本想利用薛光庭稍稍敲打一番王家,叫他们识相一些,却不想薛光庭差点把王家掏了个底朝天。

是谁这般恨,一定要置王氏于死地,一点退路都不想留。

开头几页是新誊抄的,分别是田地丈量勘验图和几个大庄园的占地图。图纸标注细致,少说也得费了几年的功夫。这些勘验图若是真的,王氏侵占土地一事倒是坐实了。

他向後翻着,在勘验图後是几处田地的实际産出和赋税对照,税目账本虽然并无瑕疵,却与实际産物出入巨大。

经年累积,想来王氏也能当得起一句“富可敌国”。

皇帝捏着纸页的手指都因过度用力而泛白,把纸张掐出一片褶皱。他忍了又忍,才强忍下愤怒,继续向後翻看。

後面的纸张成色与前面大不相同,纸色泛黄,带着抚不平的折痕,边角已经出现破损。

纸上墨色依旧浓黑,该是用的上好的墨锭,才能过了许久也不褪色。上面的内容也多,有勘验图丶有标注,在图纸的空白处,写满了见解和详情。

被侵占土地的位置丶面积,庄园的修建过程,河东地区官员间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还有汾河支流详细的水文图。

前面那几份崭新的土地勘验图与之相比,更像是对这份旧图记载土地的重新丈量。

皇帝凝视着图纸上许久未见的熟悉字迹,小心抚平纸张卷起的边角,露出那字迹最後印着的一枚小小的银杏章。

“渔阳伯的案子可有眉目?”

圣人看了许久,大家都在暗自猜测薛光庭呈上的究竟是何物,能让圣人这样重视。

王氏及其党羽也惴惴不安。薛光庭如此自信,难道真让他拿到什麽要紧的证据不成?只可惜离得远看不到圣人案上,要是圣人问起,该怎样应对?

谁也没料到皇帝开口不问河东,先问渔阳伯。刑部尚书一时没反应过来,愣怔一下才急忙回道:“证据不明,所以还在调查。”

“今天什麽日子?”皇帝看似随意地问礼部。

就算清楚圣人明知故问,礼部尚书也不敢不答:“冬月十三日。”

“哼,已经查了二十馀日,还没有头绪吗?”皇帝瞬间变了脸色,冷冷质问。

不等刑部尚书回答,他又看向吏部尚书:“王卿现在在哪儿?”

“在洛阳。”郑公绰实在是个玲珑人,朝中王姓官员衆多,他却只答王博昌。

“叫他回来吧。”皇帝将案上散开的纸一张一张整理好,重新归整进那个尺寸并不匹配的封皮中。

“陛下,洛阳事务繁多,王相公怕是脱不开身。陛下切勿听信小人挑拨,王氏……”

“怎麽,朕还请不动他了?”皇帝厉声打断那名王氏族人。

“洛阳既然事多,那便安排人暂替。”圣人垂目凝视着跪在堂中的薛光庭,“王氏的事,等他回京再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