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直播讲历史人物的主播的 > 第96章 明朝游圣地理学家用一生践行理想的徐霞客(第1页)

第96章 明朝游圣地理学家用一生践行理想的徐霞客(第1页)

“o年守孝期满,岁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亲手缝制的“远游冠”,辞别了母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远行———前往太湖。

此行不仅让他领略了自然之美,更让他通过与当地风土人情的深入接触,坚定了通过旅行去探寻历史脉络,理解文化精髓的信念。

此后的o多年间,徐霞客的生命几乎都在旅途中度过,他的旅行方式主要依靠徒步跋涉,极少骑马乘船,常常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行李翻山越岭。

他的足迹覆盖了当时大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中的绝大部分区域,相当于今天的浙江,安徽,广西,云南等个省区。

他主动选择的多是人烟稀少,路途艰险的偏远地区或边疆地带,因此屡次遭遇险境,尝尽了旅途的艰辛与危险。

这些危险并非虚言~

年,初探浙江雁荡山,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雁湖”,他冒险用布条悬垂下陡峭的悬崖,不料布条突然断裂,他险些丧命。

最终,他通过这次历险确认了雁荡山大龙湫瀑布的源头并非“雁湖”。

年初春,勇登安徽黄山,恰逢大雪封山,他毫不退缩,踏着深及腰部的积雪,顶着割面的冰凌,顽强地登上了光明顶。

当云海骤然散开,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晶莹的雪松之上,壮丽的奇景令他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在日记中由衷赞叹:

“渤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

意思是,边关海内外的名山,没有比得上徽州黄山的。

这句话的精髓,后来被世人引申为: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年,年近五十的徐霞客踏上最后一次,也是最为艰苦的考察旅行,此时他已身患重病,旅途中右足更是溃烂,却仍坚持西行。

徐霞客的旅行并非单纯寻奇访胜,更在于探索自然奥秘,寻找自然规律。

他对多条重要河流的水道源流进行了深入考察,如广西的左右江,湘江的支流潇水和郴水,云南的南盘江和北盘江以及最重要的长江。

其中,对长江源头的探索是他最伟大的科学贡献之一~

自古以来,认为岷江是长江源头的说法被视为不可动摇的真理。

徐霞客不盲从权威,他通过实地考察推翻了岷江为长江源的千年谬误。

在江源考中次提出金沙江才是正源,基于当时条件的考察结论,其科学方法和勇气已足称伟大。

在云南腾冲,他花费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对当地的火山群地貌进行了极其详细的考察,这使他成为世界科学史上最早实地考察并系统记录火山活动的地质先驱之一~

徐霞客有着乎常人的毅力,白天,他不顾病痛翻山越岭,考察地质山川,夜晚,无论多么疲惫,他必定在昏黄的油灯下,字迹工整、一丝不苟地记录下当天的所有见闻与思考。

翻开他的游记,我们既能读到对石灰岩地貌等地质现象专业而准确的描述,也能感受到忽然看见层层山崖之上有个向东的洞穴,“我竟仰面攀爬上去”这样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

年,徐霞客抵达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曾对这位传奇旅行家仰慕已久,盛情接待。

但见到徐霞客风尘仆仆,面容憔悴的样子,木曾不禁心疼的感慨:

“先生何苦如此折磨自己?”

徐霞客却说:“能实现朝游碧海,暮宿苍梧”的志向,此生就足够了。”

在丽江养病期间,徐霞客不顾自身病痛,抱病为木曾的着作云薖淡墨,进行整理编校,并应木曾请求,悉心指导其子木宿的写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