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接生婆 读书 > 第298章 静帐生光(第1页)

第298章 静帐生光(第1页)

夜风卷着沙砾,扑打在军营连绵的帐篷上,出细碎如雨的声响。

白日里那块残碑已被妥善运回,静静立在沈知微帐外,双蛇缠绕的图腾在月光下泛着冷青色的光,像一双沉睡千年的眸子,无声注视着这片土地。

赵铁山没有回自己的百户营帐。

他站在“静音帐”前,身后列着一队边军老兵,人人脸上带着未散的惊疑与疲惫。

他们中有些人昨夜刚从噩梦中惊醒,冷汗湿透战甲,耳畔仍回荡着似有若无的鼓声——那声音不入外界,只钻颅骨,如针刺脑,令人抽搐不止。

“从今日起,我赵铁山在此立誓。”他的声音低沉却穿透寒夜,“凡我麾下士卒,再遇夜惊、梦魇、抽搐昏厥者,不得焚香驱鬼,不得请巫跳神,更不准以‘冲撞邪祟’之名草率处置!”

众兵卒屏息。

“即刻送入此帐——由掌医监亲设的‘静音帐’,受宫尺查验,听真医调度!”他猛地拔出腰刀,刀锋划过左掌,鲜血滴落于地,“违令者,如血!”

誓言落下,无人质疑。

三日前,还是这队人亲眼看着一名同袍在帐篷中暴毙,七窍流血,五官扭曲,死状极惨。

军中医正孙景和起初断为“鬼妻索命”,设坛祭祷,焚符压镇,可接连又倒下三人,症状如出一辙。

直到沈知微携宫尺入营,剖开死者颞骨,指着那细微裂痕道:“这不是鬼,是声波杀人。”

没人信。

可她当众用铜丝共鸣器测出空气中残留的高频震频,又以羊脂蜂蜡制成简易耳塞,让两名轻症士兵佩戴后安然入睡整夜——这才开始动摇人心。

如今,赵铁山亲自推行“宫尺验魂令”,不只是因敬畏她的医术,更是因为他看见了真相的影子——那夜他在巡营时,曾听见死去兄弟的遗孀在梦中喃喃:“……鼓……别敲了……好疼……”

而那鼓声,竟与兵营外荒岭传来的风啸隐隐同频。

静音帐内,灯火如豆。

牛皮三层覆面,内衬石灰吸潮防霉,四角深埋陶瓮,瓮口朝天,专为吸纳杂音共振。

中央软榻铺着厚羊毛毯,六名受测士兵已平卧其上,耳中皆塞着沈知微亲手制作的耳塞——羊脂混蜂蜡压制,加入微量薄荷精油,清凉微麻,竟能阻隔某些无形之声。

苏媂跪坐在角落,手中捧着一方素绢,指尖微微抖。

这是她第一次参与记录。

曾经,她是乌兰扎布献给祭坛的“活祭品”,被绑在石柱上听那诡异鼓声震穿耳膜,差点成为第七具尸体。

如今,她活着,坐在灯下,手里拿着炭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宫尺投射出的蓝光波纹。

沈知微站在第一张软榻旁,将宫尺轻轻贴于士兵耳道。

血晶缓缓旋转,螺旋纹路亮起,一道淡蓝色的波形图在空中浮现,如水波般荡漾。

她凝神观察,指尖在绢布上快标注:频率khz,周期性波动,持续震荡两小时——典型神经应激反应。

第二人,波形紊乱,尖峰突起;第三人,虽表面平静,但深层脑电仍有微弱共振残留。

“就是它。”她低声自语,眸光锐利如刀,“和帐篷暴毙者的频段完全吻合。”

她立刻下令调整耳塞配方,增加薄荷浓度,并命人在陶瓮外壁以固定节拍轻敲——咚、咚、咚——缓慢而规律,每秒一次,正是母亲笔记中记载的“安神律动”,模拟胎儿在母体中听到的心跳节奏。

不到半个时辰,原本呼吸急促的士兵渐渐平稳,肌肉松弛,甚至有人出轻微鼾声。

一名须花白的老兵忽然睁眼,怔怔望着帐顶,眼角竟滑下一滴泪。

“几十年……没睡过这么踏实的觉。”他嗓音沙哑,“像是……回到了娘怀里。”

沈知微没有笑,只是轻轻点头,将这一变化记入案册。

但她眼底掠过一丝极深的震动——不是因为疗效,而是因为确认。

高频声波确实能致病杀人,而安抚脉冲,也能救人于无形。

这才是真正的医学,不是祷告,不是驱邪,是看得见的数据,是可重复的结果。

帐帘掀动,孙景和悄然立于门外,双手紧握药箱,目光死死盯着那悬浮的蓝色波纹图谱。

他已经连续三夜暗中观察,亲眼见证“鬼病”被一寸寸拆解成可测、可控、可治的“声源性神经损伤”。

此刻,他终于迈步走入。

“掌医……”他声音干涩,单膝跪地,额头触地,“老朽行医四十载,拜鬼神、敬天命,却不知自己治的是假病,信的是虚妄。今日所见……方知何为‘真医道’。”

沈知微抬眼看他,目光平静如水。

她没有扶他,而是将仍在运行的宫尺递到他手中。

“你摸。”

孙景和颤抖着伸手,指尖触及尺身——温润,震动,规律如心跳。

“你说鬼妻索命,可鬼会让人流泪吗?”她问,“会让人睡得像孩子一样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景和浑身一震,久久不能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