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网红中药调理包,养生型年轻人的错位奔赴》
数年前中医火热,许多大网红联合所谓“知名医师”,售卖中药包,功效主打包治百病,无痛瘦身丶肝脏调理丶活血清淤等等。其最洗脑的论调是:都是中草药,就算吃了没效果,也对身体无害。
师久本着寻根究底精神,购买了销量最高的几款中药调理産品,专门拜访了几大中医院。经过成分分析,确认这些“调理中药”非但不养生,长期服用还会伤肝伤肾。
一篇报道,直接断送当时火热的风口産业。
又比如《中小企业与职场孕妇,博弈背後谁的错?》
报道里,师久跟踪采访了十二名生育期职场女性,同时采访了十家“对孕妇有话说”的小企业创业者。
针对“职场孕妇被戴有色眼镜”“生育让女□□业停滞”以及“企业因为员工怀孕而雪上加霜”“招的新员工转正後告诉我怀孕了要休假保胎”等进行辩证,倾听双向声音。
这篇报道当初引起极大争议,两边都讨不得好。
部分女性认为“资本家哭什麽穷?”
部分企业主则认为“社会呼吁对女性生育宽容,谁又给小企业主宽容?”
年骅记得,这篇报道红火时,他在《追忆》剧组。当时的女导演和男制片,就曾对此展开激辩。女导演认为育龄女性应该获得平等就业机会,男制片则认为不该将生育成本和困境转嫁给企业。
无解题最终不了了之,但报道引发的争议让年骅印象深刻。没想到写这篇报道的人,竟是在直播里极好阴阳怪气的师久。
至于上次扶贫直播,师久为何能对成埭县一小县城滔滔不绝,“雨一直下”也给出答案。
在社会版第二年,师久曾耗费两个月,卧底电信诈骗团夥,最终帮助警方捣毁电信诈骗窝点,追回将近三千万的赃款。
而当时诈骗团夥的藏身地,正是成埭县。
《罪恶与良善,在小县城的五十八个日夜》。
师久这篇报道,是以随感文体记述的。文章中,师久描画了成埭县的安逸朴素,人民的热情淳朴,以此对比隐匿在此的诈骗团夥作恶多端。
师久在文中提到,诈骗团夥的所有诈骗款皆来自外省,成埭县人民能够幸免,并非诈骗团夥尚有良知或兔子不吃窝边草,而是因为小县城较为落後,通讯丶手机支付等産业并不发达,某种程度上降低电信诈骗的概率。
卧底的两个月,师久常因身上只有手机没有现金不知所措,淳朴的成埭县人民以为他是囊中羞涩的外地打工仔,经常主动投喂。
热情的卖西瓜阿嬷,好客的卖面线大伯,豪爽的卖油条阿婶,每一个人在报道里都鲜活又美好。师久笔下,小县城的安逸祥和,美食美景,都让人心向往之。
报道最後,师久还帮当地政府贴了招商信息等。
只可惜,这篇报道刊登在纸质月刊上,而未在网络流传,影响力有限。
若非“雨一直下”当初势要挖出师久黑点,特意从网上卖旧杂志的商铺淘来该批杂志,便也鲜有人知师久和成埭县的这段过往。
年骅仔仔细细阅读着“雨一下子”扫描上传的杂志内页文章。
眼前仿佛浮现一条年久失修的长街,华灯初上,街两旁支满摊位。
一穿白T和五分球裤的青年,在路边摊买了两件换洗的背心,路过汤面摊时,被夹裹香味的水汽扑了一脸。
青年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吃夜宵,一摸口袋,才发现现金用完了。
摊位老板娘早注意到白俊青年,见其驻足不前又面有难色,想当然以为是生活困难的打工仔,联想到自己在外地求学的儿子,心生怜悯,又担心青年脸皮薄,不吃嗟来之食,于是呼青年帮自己支个棚子。
青年乐于助人,手脚利索,五分钟便将凉棚搭好。
老板娘以“酬谢帮忙”的名义,给其端了一碗炸蛋面。
金黄的炸蛋浸满了浓郁的汤汁,青年的五脏六腑得到满足。
自此起每夜,青年都会来帮老板娘支凉棚,老板娘也会给其煮碗酬劳面,心照不宣的默契。
直到最後一晚,青年来道别,还带了几个警察朋友。
青年给了老板娘几张崭新的钞票,老板娘方才知道,青年是个记者,还是个捣毁犯罪窝点的英雄。
年骅难以想象师久那张厌世的脸,如何吃一碗汤面吃得满嘴流油,还将老板娘夸得脸上笑开花。
他更难以想象一个人,即能有一颗蜉蝣撼树般揭露黑暗的心,也留存着能看到世间真善美的双眸。
年骅想到朱元净半小时前改口的评价——“人挺好的”。
一股莫名的情绪在胸腔里涌动,如同盛夏咕噜冒泡的汽水,裹着青年记者的鲁莽与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