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小红务实勤劳,中专毕业後便自己琢磨摆摊,做小本生意,不但能温饱还有富足。
小红很信任父母,将赚得的钱都存在父母那。可她忘了,她的家庭重男轻女,还有两个弟弟。
小红一次体检时,检查出一重大病症,属于听起来很严重,但只要及时做手术并修养後就能与常人无异的慢性疾病。
小红找父母要钱,却被告知钱全部给两个弟弟买婚房,一毛不剩。
小红很崩溃,表示这是自己的救命钱,要父母找两个弟弟要回来。
没曾想,父母不但没找儿子要回钱,还担心她“病死了”没价值,想着“价值最大化”,要把她嫁了换钱。
在该乡镇,女孩是特别值钱的,因为有思想有主见的女孩都努力在城市扎根,远离原生家庭。当地的彩礼年年水涨船高,二婚带娃都要三十万起,更别说长得不错的年轻女孩。
父母最终以六十八万的价格将其“卖了”。
相亲,或者说看货当天,小红毫不知情,看见男人及其父母时,还以为是家中客人。
当夜,男方小明便要“生米煮成熟饭”,小红父母也同意。于是小红在半梦半醒中,挣扎无果。
小红最终还是嫁给了小明。
她想要外出工作,小明家人担心她翅膀硬了管不住,不允许她有经济能力。她只能在家伺候公婆,甚至还要照顾未成年小叔子,生活过得极为窝囊。
不久,孩子落地,小红因为身体原因奶水不足,孩子嗷嗷哭又用力咬,给她从生理和心理都带来极大伤害。
她要奶粉喂养,公婆或许舍不得奶粉钱,或者迷信“喝奶粉小孩不聪明”的谣言不同意。
睡眠不足和生育创伤,让其处在崩溃边缘。
其要离婚,回到父母家,却被父母和两个弟弟连夜送回来。
崩溃的小红坐在路边哭泣时,有一青年于心不忍,询问缘由。一问之下,青年方才发现自己恰好能解决问题。
原来青年是医学生,本硕博连读,对母婴知识也颇有涉猎。
他陪同小红一同登门,向家属普及知识。
提倡喝母乳主要是母乳中有抗体,能帮助婴孩抵抗传染和疾病的角度出发,还有促进亲子关系,以及经济方面考虑。但在母乳不足或母体本身营养不够的情况下,配方奶能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甚至在营养成分上更全面,喝奶粉的孩子普遍体重和力量上发育更快。
医学生极尽能力科普,谁知公婆两并不买账,认为其胡说八道,更甚者认为青年是小红在外面勾搭的“野男人”,小孩是“野种”。
医学生无语离开。
小红本就是被迫婚姻,忍无可忍高喊着离婚,结果换来丈夫拳打脚踢。小红终于不逆来顺受,和对方对打,小明竟然落不得好。
小明生气之下,抱着孩子假意要摔恐吓小红。
小红也不愿委曲求全,高喊“你摔啊!摔死他!”
她没想到,这个片段被小叔子录了下来,经过剪辑,删去对自家人不利的方面发到自己的私人短视频上博关注,配文“恶毒嫂子”。
而後一知名公衆号发现该视频,并询问小叔子缘由,了解了“被歪曲的故事”後,将其重新剪辑,让“恶母”的形象更上一层楼。
视频发酵一个月後,终于有自媒体博主还原事情真相,却没掀起什麽水花。
毕竟婚姻里“可怜男人和恶毒女人”的故事,很刺激一些网络普男的□□,用以搞两性对立,卖惨加声讨女权。
但婚姻里“可怜女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衆人都已麻木。
==
本期《对酒师说》的主题名为《失踪的他们》。
除了聚焦四个主要案例外,视频中还简单罗列了将近30件发生反转的案例。
其内容重点,并非为反转的受害者平反。
因为一时的平反意义不大,伤害早已留下,而新的受害者每天都在産生。
问题的根源是只求赚取流量丶忽略调查事实本身甚至明知真相却刻意歪曲的媒体。
部分品行不佳的传统媒体本就擅长各种移花接木丶春秋笔法。这些媒体再叠加上传播效应更便捷的网络新媒体,和只顾发泄情绪不加思考的受衆,一场场灾难便诞生了。
当媒体人只看重流量pv,一心扑在点击和阅读量上,眼里只有商业变现,大量扭曲事实丶暴力重口丶挑拨对立的新闻就诞生了。
为了流量数据,他们对新闻里的当事人漠不关心,对事实视若无睹,只求争分夺秒吃到时效红利,只求煽动读者情绪获得爆款新闻。
至于读者,他们很难有能辨真假,定对错的能力,更容易局限在“自己认定的真相”范畴内,
在主动筛选汲取和大数据算法推送双重叠加下,“真相”就更加根深蒂固。
视频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帮衆人回顾热门事件後,焦点聚焦在新闻媒体丶营销号及其账号背後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