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红楼娶妻秦可卿 > 第94章(第1页)

第94章(第1页)

李纨主动递上诗稿。

凤姐露出讶异神色。

贾母与王夫人俱感意外。

这株枯萎的落梅竟重新绽放生机。

其实李纨本性就带着几分慧黠。

况且。

若能刊载于报章。

岂不比闺阁自娱更有意义?

她暗想:至少能让数十读书人得见吧?

并非她眼界狭隘。

实在未曾亲见报纸模样。

然读书人传阅已令她欢欣鼓舞。

女子的诗作能公诸于世。

确非易事。

除她之外。

探春、黛玉皆才情斐然。

她们立刻会意李纨的激动。

同样渴望将诗作示人。

两人亦趋前相求:请铭哥哥品鉴我的诗稿。

我需时日默写旧作,皆是扬州时期的笔墨。

黛玉轻声道。

即便才情的迎春。

这二木头性格怯懦。

不擅诗词,总在诗谜酒令错。

也不过是相较而言。

林黛玉、探春和李纨虽未必出众,却仍胜过常人。

元春省亲时,题咏大观园后,命众姊妹各题一匾一诗,许众人自由挥,只求不负此景。姐妹们略作思索,便纷纷成诗。

贾妃逐一翻阅,篇便是迎春之作。她所题匾额“旷性怡情”,恰似其懦弱性情,凡事不计较的写照。此诗内容空洞,直白浅露,毫无新意,正如其为人平庸无奇。

句“园成景备特精奇”,近乎套用元春“诸景备”“建来精”之辞;次句“奉命羞题额旷怡”稚拙直白,仅重复匾额之意;“谁信世间有此境”仿元春“天上人间”之句,却更乏文采;末句“游来宁不畅神思”与“旷怡”同义,短短四句重复三次,足见才思贫瘠。

此诗拙劣,却极符迎春之性,可谓“二木头”活现。

贾铭评毕,迎春怯声问道:“铭哥哥,我可还行?”她肌肤莹润,相貌温婉,却天性懦弱,才情匮乏,对世事漠然。见她小心翼翼的模样,贾铭笑道:“自然可行。”

迎春欣喜却仍不敢声张,逆来顺受之态如故。贾铭心生怜意,柔声道:“日后有话直言便可,无须如此拘谨。”

迎春微怔,轻轻颔:“嗯。”

依旧呆然顺从,似已习惯。

她心底泛起一丝暖意。

贾铭含笑道:但凡诗词文章皆可呈递,丫鬟们也可参与。入选者可登报领取润笔。

润笔?原本兴致缺缺的王熙凤眼波微动。这位八面玲珑的管家奶奶竟只对银钱格外留心——因她本就不通文墨。

说来蹊跷,同是名门闺秀,三春、黛玉、李纨俱是锦心绣口,偏这位王家大目不识丁。根子便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训上。王家教女颇有玄机:将王熙凤充作男儿教养,倒给了个正经学名,偏又从不教她识字读书。这可比林如海将黛玉作男儿教养却教她满腹诗书更令人称奇。

王家女儿多是如此:王夫人未出阁时原是个爽利性子,与杀伐决断的熙凤堪称一脉。如今虽整日礼佛,动辄打骂丫鬟的脾性,哪像读过书的?薛姨妈遇事便失了方寸,总要靠宝钗拿主意。

熙凤后来认得几个字,全赖当家理事时翻阅账册的磨练。若要她吟诗作赋,却是痴人说梦。贾铭打量着她,反倒觉得正是这几分粗陋,才炼就了这般鲜明性子:精明的、贪财的、无所忌惮的凤辣子,倒比那些满口诗书的更有生气。

王熙凤操持家务时,完全不受那些繁文缛节的约束,更不会被道德教条和因果报应之说捆住手脚,行事作风也不同于探春治家时那般讲究章法原则。

说到底。

凤姐向来不吃这套,她最拿手的就是用雷霆手段管束下人。

或者说得更直白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