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贾铭如神兵天降——
恐其早已心如死灰。
化作无情无欲之世外客。
既是追随贾铭而去。
亦不失为一条明路。
她对这满目疮痍的荣国府。
再无半分眷恋。
此地。
何曾予她半分温情?
见惜春应允。
贾铭欣然颔。
即便她不允。
也定要强行带走。
但若如此。
先前许诺的侧室名分便不作数。
不识抬举者。
自当另当别论。
所幸惜春尚明事理。
甚好甚好!四丫头往后便跟着无双伯,可明白?
贾母笑逐颜开道。
虽平素关切不足。
终究存几分骨肉之情。
眼见惜春长大成人。
自不愿见她沦落为婢。
况宁国府血脉得以延续。
已是万幸。
若在从前。
断不会允其为人妾室。
而今时移世易。
既无选择余地。
反成最好归处。
贾母暗自思忖:
借惜春与贾铭结亲,攀上这般姻缘,于我贾家大有裨益。
在宁国府崩塌之后,贾母已然预见贾家的衰败。
虽然尚未彻底倾覆,但权势威望大不如前。昔日各大家族以贾家为尊,连四大郡王都礼让三分,全因双国公的显赫地位。而今仅剩单国公,便失了优势。若能联姻强势伯爵,多少能弥补失去一座国公府的缺憾。
可惜惜春仅是戴罪之妾,远非正室可比。百名侍妾亦不及一位正妻尊贵,但总比送出去的丫鬟体面许多。这成为贾母绝望中仅存的慰藉,否则九泉之下都无颜面对丈夫与先祖。
当贾母叮嘱时,惜春淡然应承,心中暗想:不必你说,只要他真心待我。凤姐等人围着道贺,直呼遇见无双伯是天大福分。唯有王夫人暗自咒骂:福分?若非贾铭,宁国府怎会垮台?她本该做权贵正妻,如今却沦为罪奴侍妾!
诚然确是贾铭所为,但他理直气壮:若非我出手,连荣国府也难保全。惜春本该落为尼,我不过让宁国府提前谢幕,反倒救她于水火,合该谢我才是!这番言语正是回应王夫人之怨。
<
贾府内部并非无人存疑。
贾赦对此事持相同看法。
贾母心底亦隐藏着对贾铭的不满。
然黛玉等人却认定贾珍父子是自食其果。
即便没有贾铭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