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地人事细节,
尽在两位皇帝与太上皇掌握之中。
遣散完毕,
见前来复命的贾芸,
贾铭赞许道:甚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现下随我去采买些物事。
---
贾府需采购大批物资,包括柴米油盐等日常用度,同时要为秦家置办聘礼事宜。贾芸得知后并未意外,立即应下。随后队伍整装出:魏续率百名亲兵看守宅院;贾铭、贾芸、袭人、晴雯携五十家丁及十名并州狼骑前往东城商街。高顺已于破晓时分持贾铭手令,带五十陷阵营前往飞狼营交接。
冬日积雪盈尺,所幸天气晴好。贾铭策马而行,袭人晴雯乘轿,规格之高令二人欣喜。市买时,两婢女格外活跃。贾芸主理府中用度,按三百人标准置办——涵盖百名亲兵与五十家丁所需,更计划添置厨娘、嬷嬷及丫鬟。毕竟严氏作为姨娘需人伺候,秦可卿过门亦要陪嫁,未来用度必将增扩。
听闻此规模,众人暗自惊叹。晴雯悄声对袭人道:咱们府上快比肩荣宁二府了。袭人思忖答:荣国府主子二三十口,仆役三四百,现虽未及,却也惊人。毕竟两府规模是经数代累积而成。
贾铭这才刚刚起步。
一个新建的爵府,刚起步就有如此阵仗。
实在令人咋舌!
这要耗费多少银钱啊。
俏丽的晴雯,只觉白花花的银两和金灿灿的元宝正从贾铭手中源源流失。
袭人略作沉吟:
粗略估算,府中三百余人,单是下人们一年的膳食衣食用度就要一千一百两。
这还不包括主子们的开销。
若按荣国府的月钱标准计算,从上至老太太,下至小丫鬟人人有份。老太太、太太、李纨每月二十两;宝玉、贾环、贾兰各二两;大丫鬟一两,小丫头五百钱。
全部加起来就是笔惊人数字。
以纨大嫂为例,一年各项进项——月钱、年例、脂粉钱、学里点心笔墨银等,统共四五百两。
荣国府单是必要开支,一年就需万两有余。
再算上人情往来、孝敬上司、修葺庭院、养护花木车马总计更要翻上一番。
全府一年开支,至少两万两白银!
越算越心惊。
袭人只觉背脊凉!
贾铭的府邸因主子不多,倒是省去了几千两开销。
但一年仍需花费上万两。
想到此处,袭人急忙劝阻:爵爷万万不可!
她素来忠心耿耿,当即苦劝道:
府上每月开销近千两,一年下来上万两白银,实在不宜供养这许多人。
管家贾芸也慌张进言:爵爷,眼下确实不必如此奢靡。
(
贾铭下马环顾四周商铺,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们的忠告他早已料到。
对此他深感欣慰。
“放心,我自有打算。”贾铭豪迈地说,“区区万两白银,不值一提。”
三人闻言皆惊。
身为子爵,贾铭年俸仅银四百余两,另有禄米四百斛。作为正三品参将,按大乾官制,三品官俸为年银一百五十六两。
大乾官员俸禄分十等,从一品至未入流。京官多数仅享双俸单米,养廉银寥寥无几。
贾铭距二品仅一步之遥。
文武官收入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