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铭自然高枕无忧。
他只需在报刊编排上,
给出些革新意见——
比如借鉴港岛《东方日报》的版式,
优化版面设计便足矣。
这是一份综合性报刊,内容涵盖社会万象,从本地民生到国际时事,包含财经、娱乐、体育等全方位资讯。特色栏目有汇聚名家的百家谈、时事评论专栏等,为读者提供多元视角与深度内容。
对于某些性质的栏目,自然不予采用。
贾铭办报思路与金庸《明报》不同,初期避免过度涉及政治学术内容,坚持先娱乐后深度的展路径。待时机成熟,再逐步推出专业版块。
教育事业也在贾铭规划中,他深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道理。尽管尚无子嗣,已开始谋划家族教育体系,体现现代家长未雨绸缪的远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带着这些长远规划,贾铭干劲十足地返回府邸。在荣国府附近的宅邸外,遇见被拦在门外的程始之妻萧元漪。
这位女校尉牵着战马,英姿勃地向守卫请求:末将萧元漪,万将军麾下校尉程始之妻,求见无双伯!
侍卫统领魏续出面呵斥:你丈夫刚来过,爵爷不在府上,离去!(后续情节隐去)
萧元漪心有不甘,若连人都见不到,如何是好。
然而,无论她如何辩解,魏续始终不为所动,丝毫没有放她进去的意思。
一个区区品校尉的妻子,难道想见主公便能随意觐见?
今已驱散不少无名访客,其中不乏六七品官员。
那些人倒也知趣,奉上厚礼便自行离去。
可眼前这妇人,既无显赫身份,又未备薄礼,竟妄想踏入府门?
当真以为自己是仙子下凡?可笑!
“那我便在此等候!”眼见进不得门,萧元漪倍感屈辱,却也更加意识到自己身份的卑微,对这座无双伯府愈敬畏。
贾铭目睹一切,神情淡然,对魏续的做法并无异议。
毕竟规矩如此。
以他如今的地位,攀附讨好之人不胜枚举。
萧元漪虽是,却终究只是妇人,在他们眼中不足挂齿,被拒之门外实属寻常。
……
待贾铭策马至府前,未看那女人一眼,魏续便高声通报:“爵爷回府,开中门!”
贾铭径直骑马入内。
见贾铭现身,萧元漪心神一振,连忙躬身抱拳道:“在下萧元漪,乃万将军麾下校尉程始之妻,拜见无双伯!”
然而,贾铭恍若未闻,未予半分回应。
他本就对此女不喜——多年对女儿漠不关心,回来后却百般苛责,令人厌烦。
程少商自幼遭葛氏苛待,常年忍饥挨饿,抱恙时便被弃置乡下庄园任其生死。
即便程始与萧元漪归家后,葛氏仍寻机当众污蔑少商。身为嫡女,她竟不识几字,更无人教授礼仪——葛氏存心将其养成废人,乃至逼上绝路。
寻常母亲听闻女儿这般遭遇必会心痛,萧元漪初时确显怜惜,然仅昙花一现。此后竟无半分慈母之态:女儿受葛氏十余年磋磨,她无动于衷;女儿略施手段反击,反遭她戒尺责打。
在她口中,程少商全然不堪,不配半分温情。每见女儿必冷眼相向,处处挑剔。觉少商不识礼数,只知厌弃,却不顾其无人教导之因。
原以为她不明女儿过往才如此严苛,贾铭却记得:萧元漪早从葛氏处知晓一切。她清楚女儿日日饥肠辘辘,病危时无人问津,却始终袖手旁观。
她对程始诡辩道:严加管教方能为女儿谋好前程。实则言行皆证其毫不在意。口称亲自教导,却令不识字者闭门背书;明知女儿曾有饥馑之痛,仍以背不完不准进食相胁。
终日斥女儿不懂事,却从不指明何为。更显虚伪的是:萧元漪可耍弄心计,借夫君打压恶婆;而少商稍用谋略回敬葛氏,反遭其叱骂。同一行径,她为之则天经地义,女儿为之便罪不可恕。
分明是她亏欠少商多年,倒似女儿与她有不共戴天之仇。
有人觉得萧元漪带兵太久,不懂如何当个温柔的母亲。
贾铭觉得这种说法很可笑。
他对这个女人没什么好感。
即便原着后期为她洗白。
对于讨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