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她眼底跳动的火光,经年不熄,反而燎原成照亮大唐河山的朝阳。
——
【太子殿下的骑射笔记】
贞观二十三年九月初十
母後今日与李少师争论时的样子,让我想起《战国策》里的冯谖。
她每引一句经典,李少师的花白胡子就抖一抖。
当提到吐蕃小王子能骑射时,老先生的脸都青了。
(其实我早就想试试真弓了。上次偷偷摆弄程将军的弓,还被太傅说“玩物丧志”。)
九月十二日
北苑的晨风带着草叶香。
母後握着我的手开弓时,掌心有层薄茧。
原来她真的会射箭,不是只在秋狩时应急。
二弟学得真快,果然他偷偷练过。
三弟的竹弓上缠着红绸,像年节时的糖葫芦。
九月十五日
今日终于射中靶缘!
母後说“治国如开弓”,可我总觉得,她教的不止是射箭。
当弓弦震响时,我忽然明白为何《礼记》说“射者,仁之道也”。
原来对着死物读书十年,不如亲手放一箭懂得快。
九月二十日
程将军今日来看我们习射,居然眼眶发红。
他说:“太子殿下现在的架势,颇有陛下年少时的风范。”
原来父皇年轻时也能百步穿杨。
可我只在画像里见过他执弓的样子。
十月初一
狄公带着文臣子弟来观射。
那些整天吟诗作赋的公子哥们,现在也要每日练箭了。
王御史家的三郎拉不开弓,哭得鼻涕都出来了。
我想起月初的自己,突然理解母後为何要坚持改革。
(毕竟若连弓都拉不开,将来怎麽拉开盛世之弓?)
十月十五
太平今日抓着小弓咿呀学语。母抱着她说:“将来让哥哥教你。”
我看着妹妹琉璃般的眼睛,忽然期待她长大的模样。
或许到那时,女子习武再不会是惊世骇俗的事。
月光照在弓架上,那些绷紧的弓弦,像极了母後描画的盛世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