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怎么可能天生不合 > 第90章 第 90 章 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共(第1页)

第90章 第 90 章 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共(第1页)

第90章第90章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共……

除夕夜的喧嚣与绚烂渐渐沉淀,甘棠庄园迎来了新的一年。

假期的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在慵懒的闲暇中飞快流逝。然而夏篱知道,东亚区选拔赛的决赛在即,对于她的挑战从未停止过。更何况通往黄伟教授主持的《异形丶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钥匙,就系在这次比赛的成绩上。这个目标,她默默努力,未曾向最敬重的外公提起分毫,期待用实实在在的奖杯,给他一个惊喜。

不过,即使这个新年对比以往因为她和唐简关系的变化而霄壤之别。但假期的许多午後,夏篱最常待的地方,依然还是外公那间自己从小便待得最多的丶充满了岁月痕迹和航空梦想的工作间。

工作间位于书房小院後侧,是另一栋独立的丶爬满了常青藤的院落。推开门,一股混合着旧书丶金属木料和淡淡机油的特殊气味便扑面而来。阳光从高窗斜射而入,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微尘。四周靠墙立着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泛黄的航空期刊丶设计图纸和厚重的外文专着。工作台宽大而略显凌乱,上面摆放着各种甚至连夏篱都叫不出名字的工具丶尚未完成的飞机模型零件,以及一些用精密仪器固定着的丶造型奇特的异形或叶栅模型。

在夏篱的记忆里,外公退休後的大部分闲暇时光除了翻译那些繁冗的外文着作,其他时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即使年纪越来越大,身板却依旧挺直,眼神锐利而清澈,当他凝视那些模型和图纸时,她就总觉得外公他仿佛能穿透物质,看到空气流动的轨迹一样。

宋欧阳停下手中的动作,接过夏篱递来的草图,推了推老花镜,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线条和数据。他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指着工作台後方书架上一本厚厚的丶书脊已经有些磨损的《边界层理论与控制》:“阿篱,去把第三册,第217页,关于‘主动流动控制抑制分离涡’的那篇文献拿给我。”

夏篱轻车熟路地找到那本书,翻到指定页数。宋欧阳就着灯光,用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指划过复杂的公式和图例,声音沉稳而清晰:“你看,这里提到一种基于卫星合成射流的主动控制思路。不是在异型上做大的改动,而是通过在特定位置布置微小的激励器,在涡旋即将生成时施加反向扰动,打乱它的结构。这叫‘四两拨千斤’。”

他放下书,又拿起一支铅笔,在夏篱的草图上简单勾勒了几笔:“你们年轻人的思维活跃,喜欢在算法和大架构上创新,这很好。但有时候,也要回过头看看这些经典的丶物理层面的控制方法。”

夏篱眼睛一亮,如同拨云见日。

她又指着图纸上另一处复杂的结构,“还有还有,这里,我们这个矢量喷口的叶片设计,在高速状态下,边缘涡流的産生总比仿真预测的要早,导致控制力矩一直出现非线性波动……”

“嗯,问题可能不在叶片边缘本身。”宋欧阳布满老茧的手指稳定有力地在图纸上缓缓移动,闻言思忖着,“这里气流通道的过渡曲线……你们应该是为了控制加工成本,在这用了折线近似,对吧?气流不喜欢突然的转折,t它会在这里形成分离涡,这个初始涡向下游发展,撞击到你的叶片,才诱发了更复杂的非定常流动。”

他又在图纸的空白处快速勾勒出另外几条流畅的曲线:“试试看,把这里改成连续曲率过渡,哪怕加工精度要求高一点,但对流场的改善是决定性的。有时候,一个上游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进,能解决下游一大堆麻烦。这是我们当年搞‘昆仑’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时,用惨痛教训换来的经验。”

外公寥寥数语,往往能直指问题的核心,那是无数工程实践的理论钻研沉淀下来的智慧。夏篱闻言连忙点头,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宋欧阳看着外孙女无比认真的侧脸,眼中流露出欣慰和骄傲:“阿篱,你能想到这些问题,并且深入到非定常流动的层面,外公很惊讶。你对流场的直觉,甚至比外公当年带的那些学生还要敏锐。”

夏篱的心因为外公的夸奖而雀跃,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满足。她仿佛能感觉到,那些沉淀在外公脑海中的知识丶经验和智慧,正通过这样一次次看似随意地问答,涓涓流淌进她的血脉,完成这一种无声却深刻的传承。

“外公,那如果面对极度复杂的丶非对称的异形结构,比如……比如像一些未来飞行器可能采用的构型,”夏篱忍不住追问,脑海中浮现的是实验室里那些更为前沿和大胆的构想,“初始的气动设计,最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麽?是极致的气动效率,还是控制的稳定性优先?”

宋欧阳沉吟片刻,目光投向工作间墙上挂着的一幅泛黄的丶他年轻时参与某个重点项目团队的照片,眼神悠远。

“都不是,”良久他缓缓摇头,声音带着一种历经千帆後的笃定,“是‘理解’。阿篱,你要真正理解它为什麽要设计成那个样子,理解它在每一个飞行包线内,空气会如何流过它的表面,会産生怎样的力和力矩。效率丶稳定,都是基于‘理解’之後的结果。”

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夏篱的小脑袋:“最好的设计师,不仅用手画图,用电脑仿真,更要这里和这里,去‘感受’飞行。你要让你的飞行器,成为你身体的眼神。无论它形状多麽怪异,你都要像了解自己的手指一样,了解它在风中的每一次‘呼吸’。”

“那外公……您觉得未来的战斗机,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呢?”夏篱眼睛滴溜溜地转了转,好奇问了一个困扰她也困扰很多人却始终没答案的问题,“是更高丶更快,还是更注重隐身和智能化?”

宋欧阳笑了笑,拿起那个尚未完成的木质模型,那是一个造型颇为前卫的丶带有明显隐身特征的无人机概念模型。“都有可能,也都不完全是。真正的突破,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地带。就像你们现在玩的矢量推进和仿生飞控,谁能说这不会是未来某个重要方向的雏形呢?”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夏篱,“记住,阿篱,技术是工具,但驱动技术前进的,永远是人的想象力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不要被现有的框架束缚住。”

祖孙俩就这样,在工作间弥漫着的木香和旧纸张的气息里,一问一答,时光静静流淌。阳光透过高窗,洒在那些承载着梦想的模型和图纸上,也洒在这一老一少的身影上,勾勒出一幅能拓印在脑海中许久许久的温暖画面。这种跨越代际的共鸣,让夏篱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力量。她更加确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也更坚定了要拿下SAE奖项,以此作为通往更高殿堂的敲门砖,届时再骄傲地对外公宣布这一切。

唐简有时会来找她,通常只是安静地靠在门框上,不打扰他们祖孙间的交流。他看着夏篱与外公交谈时发光的脸庞,看着她因为一个难题蹙眉,又因为外公的点拨而豁然开朗,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他知道她的梦想,也明白她此刻的幸福。他只是在心里默默计算着返校的日期,想着实验室里那些等待他们去攻克的下一个难关。

年初六的晚上,夏篱和唐简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照计划第二天一早提前返回学校,投入“探索者2号”最後的冲刺。

晚饭後,夏篱依依不舍地又溜达到了外公的工作间。宋欧阳正在整理一些旧物,看到她,笑着招招手:“来得正好,帮外公看看这个箱子底下的图纸,是不是我之前找的那份手稿。”

夏篱应声走过去,弯腰去翻看那个老旧的木箱。里面大多是些她看不懂的丶更早期的手稿和数据记录。她小心翼翼地翻找着,生怕弄坏了这些珍贵的历史痕迹。

就在这时,她听到身後传来一声轻微的丶压抑的闷响。

只见刚才还站着和她说话的外公,此刻竟毫无征兆地倒在了地上,双目紧闭,身体微微蜷缩,脸色在灯光下呈现出一种可怕的灰白,已然失去了意识!

那一瞬间,巨大的恐惧像冰水一样从头浇到脚,夏篱只觉四肢刹那冰凉僵硬,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骤然停止了跳动。

“外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