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改造直播间 > 第61章(第1页)

第61章(第1页)

第61章

“怎麽这麽严格”

导演找到了江拾,递给她一杯外带回来的抹茶拿铁。

“谢谢。”

江拾接过喝了一口,是加冰不加糖的抹茶拿铁,好久没喝买回来的拿铁了。她看着远处,眼神是说不出的眷恋和复杂:“快收尾了。”

似乎只是想感叹一声,她收回目光,看向导演,又恢复往日恬淡的样子:“收尾更要用心,节目结束才是他们起步的开始。一个两个的都没经验,我不得多操点心啊。”

“全都你自己操心,啥都你一个人担着。”导演半是心疼半是提醒。

江拾知道她的意思,但她性格就是这样,没办法改。

其他人最近只一门心思想着赚钱推进,没人注意网上的舆论。或者大家注意到了,但没在意,相比他们往日遭受的那些言论攻击,这不是什麽大事。江拾不行,她过不去。她辛辛苦苦把所有人的黑料洗清,就是希望他们这个节目结束後可以干干净净去迎接人生新阶段,绝不允许大家在收尾再次因为节目陷入舆论误解。

他们的进程也被观衆看在眼里,很多人不理解为什麽在节目快结束的时候还要想办法再赚钱。明明生活费已经够用了,就算从里面抽出一部分盖鱼室,也花不了那麽多钱。为什麽还要赚,怎麽都赚不完

一开始节目组打出的旗号是改造别墅,结果从开播就在向观衆要钱,刚开始是用嘉宾卖惨,需要生活费应急,後面是硬装,再後面又要软装,现在还要盖室外鱼室。

人都是这样的,在看到他们很凄惨,连饭都吃不起的样子,只能睡在毛坯地板上的时候会心疼。可看到他们把家里装修的温馨舒适,每天都好吃好喝的,守着比很多人都富裕的生活费还要再向大家征集鱼室费用的时候,就没办法接受了。

你过得比我还好,怎麽还反向我要钱呢

节目火了黑粉也多了,很多人浑水摸鱼,说他们就是想方设法圈钱。现在直播不能圈钱了,又要用别的由头,说白了就是问粉丝要钱要习惯了。

江拾每次看到这样的评论都很难受,但又不知道该怎麽解释。他们是嘉宾,是节目的参与者,应当对节目和观衆负责。保证播出内容和质量是嘉宾和制作组的责任,不需要让观衆和他们一起承担节目要停播的风险。

可一直不解释,也不希望观衆们真的误会他们是想圈钱。

江拾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就算卖货,也一定要尽可能的让购买産品的人觉得值,不能只靠粉丝对他们的喜欢盲目购买。所以她格外严格,甚至今天提醒大家的时候都没太客气。

“你不怕大家对你有意见吗”导演问。

江拾摇头:“不怕。”

“不怕是指不担心,还是不在意”导演追问。

江拾看向她,目光中忽然有些探究:“你要不去办访谈节目吧”

听出她在转移话题,导演也顺势放过她,淡淡介绍:“我大学专业是新传。”

“怪不得呢。”

两人不再说话,同时看向院里。千左和方既白从屋里出来,走向老年代步车。跟在身後的摄像三步并作两步,先上去打开机器。

自从买了车之後,他们再也不用蹭导演组的车了。摄制组直接在车上布置了固定机位,方便随时拍摄。

今天是方既白开车。

不知道要去哪里,两人又来到刚才找到创业灵感的地方,那个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不过这次他们不准备只囫囵吞枣的看一遍了,要进去细细看一下品类,各种文具的风格,还要把镇上所有文具店都看一遍。

先做市场调研,再考虑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看他们这麽认真,连弹幕都友善一点了。这次跟以前装修和表演时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更像是两个在走访市场的创业青年,加上外貌出衆,态度认真,还有点高智感。

喜欢自己剪二创的粉丝们已经在构思新剧情了。

两人找遍了附近能找到的文具店,综合看下来,那种花里胡哨和各种盗版联名更符合上学期间孩子们的消费取向,尤其是小学初中的学生。

但很显然,这部分人群跟他们的目标群体不重合。他们的消费群体主要是看节目的观衆,是15-30岁的女生为主,这个年纪的人大概率不会喜欢这种花花绿绿的风格。

还有另一个问题,江拾提出来关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到底有什麽优势,是让观衆只能从他们这里买,还不会亏本的

两人坐在车里苦思冥想,千左忽然看到一群高中生断断续续从路口经过。他们三三两两朝同一个地方走去,有的在闲聊,有的愁眉苦脸。

方既白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这是干嘛的”

“这麽多人,肯定不是回家。”

方既白转动方向盘拐了个弯,悄悄跟在身後,两人像坏大叔一样尾随者学生们来到一个小区。门口的电线杆上贴着广告,初高中补习班。

原来是补课啊,怪不得有人耷拉着脸。

满足了好奇心,方既白转动方向盘,从巷口出去,问:“回家吗”

天都要黑了,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在副驾驶沉默半天的千左忽然露出顿悟的表情,他右手握拳击在左手掌心,有些激动:“我知道了!”

“知道什麽”方既白当然不可能以为他傻到现在才反应过来那是个补习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