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靠菜谱 > 第24章 锅要揭得先烧热(第1页)

第24章 锅要揭得先烧热(第1页)

灶火的噼啪声渐弱时,苏晏清扶着灶沿直起身子,额角的冷汗顺着鬓滴进衣领。

她盯着汤锅里未散的红曲光晕,喉间还残留着赤心散激的灼热——方才幻觉里,祖父跪在金殿青砖上喊燕窝有异时,龙座上那道阴影的眉眼,竟与裴元衡书房中悬挂的二字落款笔锋如出一辙。

不是祖父呈的膳。她对着蒸腾的热气喃喃,指节抵在灶台上,当年尚膳监轮值表话音未落,窗外传来极轻的叩窗声。

是沈砚。

这位总穿着洗得白青衫的国子监助教,此刻正缩在廊下,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苏晏清掀开门帘时,他立即从袖中摸出个油纸包:崔嬷嬷说您熬汤伤了神,让我带了盏竹荪鸽蛋羹。见她接过,又压低声音,方才在司文馆查尚膳监旧档,天启二十三年冬月廿八的呈膳记录他喉结动了动,签押人是副使周承安,不是苏老大人。

苏晏清的手指在油纸包上顿住。

周承安——她记起来了,那是裴元衡任礼部侍郎时举荐的门生,三年前突然身亡,死时七窍青黑,当时只道是时疫。

我连夜去了周府。沈砚从怀中摸出个布包,抖开是半块缺角的陶片,他儿子周小乙说,父亲那晚回来后总说那碗汤像块烧红的炭,后来每到冬夜就攥着这陶片喊我不该替人顶缸陶片边缘有极细的金丝纹路,正是当年苏府专供御膳的胎釉。

月光漫过陶片,苏晏清忽然笑了,只是那笑比檐角的冰棱还凉:替罪羊死了,但罪证没灭。她将陶片收进袖中,三日后,我要在金殿重制金丝燕烩

沈砚的瞳孔骤缩:那是当年

正是当年被指为的菜。苏晏清转身往灶里添了把松枝,火星噼啪炸开,我要请三老共品——裴元衡、孙正言、陆九章。

若此味无害,苏家之冤可辨;若有害她望着跳动的火苗,当年是谁在汤里动了手脚,便要现形。

沈砚沉默片刻,突然拱了拱手:学生这就去拟奏折。他转身时,青衫下摆扫过阶前积雪,只是礼部

他们会反对。苏晏清替他说完,指尖摩挲着陶片上的金丝,但陛下要推行膳政新政,需要有人替他趟这滩浑水。

三日后,养心殿的蟠龙柱下,陆九章的朝笏几乎要戳到苏晏清鼻尖:苏博士可知金丝燕烩是逆案主证?

重献此菜,是要让金殿再染血光么!他雪白的胡须因激动而颤抖,身后户部侍郎嗤笑:试味官试味,倒不如改叫试毒官——若汤里真有毒,苏博士怕是要步她祖父后尘。

苏晏清垂眸盯着自己官服上的膳政司银鱼纹,等殿中议论稍歇,才抬眼看向御座:陛下推行膳政,欲以食安天下。

当年一案若不清白,后世谁还敢精研膳道?

臣愿以性命作保,三日后金殿献膳。

若此味有毒,臣甘领欺君之罪;若无毒她顿了顿,请陛下准臣查阅天启二十三年御膳档。

皇帝搁下茶盏,目光在她脸上停了片刻:准奏。他指节敲了敲案几,但只准裴太傅、孙太医、陆学士三人共品。

若有差池

臣自当领罪。苏晏清跪下行礼,听见殿外北风卷起残叶,打在汉白玉栏杆上,像极了当年祖父跪在金殿时的叩声。

回苏府那日,崔嬷嬷在厨下抹眼泪:当年老大人也是这样,系着您祖母绣的蓝布围裙,说要给陛下熬碗最清的燕羹。她颤巍巍捧出个樟木匣,这是老大人的手抄食单,金丝燕烩的火候、配料,分毫不差。

苏晏清接过食单,指尖拂过祖父熟悉的小楷,突然转头对候在廊下的萧决道:今夜御膳房,劳烦玄镜司布防。

萧决倚着廊柱,玄色大氅被风掀起一角:有人要动手?

裴元衡不会让这碗汤平平安安端上金殿。苏晏清将食单递给崔嬷嬷,分三锅熬——一锅原方,一锅加微量赤心散,一锅加红曲粉。她望着厨下跳动的灶火,他要换汤,就让他换个明白。

是夜,御膳房后窗的积雪上果然留下半枚鞋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