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靠做饭称霸后宫 > 第88章 你卡我粮道我断你命脉(第1页)

第88章 你卡我粮道我断你命脉(第1页)

夜色如墨,浓得化不开。

苏晏清坐在炊坊后院的石阶上,手中捧着一碗刚出锅的米浆。

热气腾腾地升腾而起,模糊了她清冷的眉眼。

她轻轻吹了一口,却没有喝,只是凝视着那层薄雾后的灯火——整座江南粮坊今夜灯火通明,女工们轮班不停,蒸、压、切、晒,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仿佛一台精密运转的机括。

可她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白日里那一幕仍历历在目:周怀瑾站在转运使府门前,当众宣读封库令,声调沉厉,字字如刀。

“豆粉海盐,皆涉军需,为防敌细作投毒,即刻封存,非兵部特批不得动用!”他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人群,最后落在苏晏清身上,嘴角微扬,似笑非笑。

他在赌。

赌她没有后手,赌她不过是靠着圣宠虚张声势,赌她一个女子,终究玩不转这盘牵连千丝万缕的粮政棋局。

但他错了。

苏晏清放下碗,站起身来。

月光洒在她肩头,官袍上的银线绣纹泛着冷光。

她走向地窖入口,阿豆早已候在那儿,手中提着一盏风灯。

“开了吧。”她说。

石板掀开,一道暗梯蜿蜒向下。

空气里弥漫着陈年谷物与石灰防潮混合的气息。

这是三年前她初任膳使时,借“食疫司”之名暗中筹建的灾备库——当时人人笑她多此一举,说江南富庶,何须防饥?

可她记得祖父的话:“灶火可暖人,也可焚人。备粮如备兵,不在用时,在不用时。”

一袋袋密封严实的豆粉整齐码放,封条上墨迹清晰:“靖安三年,苏氏晏清监储,非战饥不得启。”

老碾头颤巍巍地接过一包粉,手指搓了搓,眼神骤亮:“成色未变!这粉……还能用!”

苏晏清只淡淡道:“三年前我就知道,有人会断我粮道。”

她命人当众开袋验粉,取清水调浆,入模压砖,半个时辰后,一块边缘刻着“晏清砖,甲等军供”的粮砖新鲜出炉。

色泽均匀,质地紧实,掰开一看,内里无杂无霉。

围观的工匠们低声惊叹,而远处观望的转运司小吏脸色白。

消息传得比风还快。

当晚,梁仓正悄悄摸进苏晏清的偏院,袖中藏着一张字条:“周府私库藏海盐千石,三更启运,走水道至‘恒丰号’,为其姻亲所有。”

苏晏清看完,将纸条投入灯焰,火舌一卷,灰烬飘散。

她没说话,只是提笔写了两道命令。

一道送往城外盐道关卡,命人伪装成恒丰号接货商队,备好空车,录下全程人影车数、印鉴封条;另一道直递陈校尉:“明日午时,以‘军需核查’为由,于枫林渡口截获一批标有转运司官印的私运盐车,文书务求完整。”

周怀瑾狡诈如狐,若证据不足,反咬一口,便是她越权构陷。

但若证据确凿……那便不是她动手,是律法动手。

翌日午时,枫林渡口。

陈校尉一身铁甲,立于河岸高坡,身后五十精兵列阵以待。

一艘满载盐包的漕船正缓缓靠岸,车马交接之际,官兵突至,刀出半寸,无人敢动。

查验文书,印章清晰——正是江南转运司正印,周怀瑾亲签。

“押回!”陈校尉一声令下,车队调头,直奔炊坊。

当那一车车海盐被当众卸下,苏晏清立于坊前,环视四周官员差役,声音不高,却如寒泉击石:“此盐本应入军供,却走私道、匿民库,不知转运使大人,是要以何律自辩?”

无人应答。

风卷着盐粒飞舞,像一场白色的雪。

但她仍未上奏。

她在等。

三日后,《军需甲等品录》即将颁行,圣意难违。

而此刻,她命人将这批盐尽数投入生产,制成五百块特制高盐粮砖,每块砖面压印一行小字:“周使特供,优等加盐”。

陈校尉来领命时,看着那印模,先是一愣,随即嘴角微扬,抱拳而笑:“苏使放心,末将亲自押送,定让前线将士……好好尝尝这份‘厚意’。”

苏晏清站在码头,目送船队离岸。

江风猎猎,吹动她的衣袂,像一面不肯降下的旗。

她望着那艘载满“周使特供”的粮船渐行渐远,终于轻叹一声。

她不是残忍之人,却深知——在这朝堂之上,温柔无法洗冤,仁心不能止乱。

唯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才能让那些藏在暗处的手,自己伸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