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靠做饭称霸后宫 > 第442章 她不记得井井记得怎么烧(第1页)

第442章 她不记得井井记得怎么烧(第1页)

第八日的晨光来得极轻,像不敢惊扰一场大梦将醒。

拾烬村的风停了,连沙粒落地都似有了分寸。

残灶不燃,井口幽深,唯有地底深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震颤,如眠脉初动,如火种在土中悄然翻身。

苏晏清已无法起身。

她躺在草席之上,丝散落于肩,脸色近乎透明,呼吸细若游丝。

七日不语、五感渐闭,她的身体早已到了极限。

可那指尖,却始终微微颤着,与地脉同频,仿佛她的血肉正与这片土地交换最后的讯息。

昨夜,锅碎之后,无人再问“谁来烧饭”。

可今晨,第一缕阳光洒落井沿时,一缕青烟自村东荒灶升起——是村中最年幼的孩童,不过六岁,踮脚搬来半块断砖,架起一只豁口陶碗,抓把粗米,倒入井水,又从灶灰里扒出几根余烬,吹气引火。

火苗微弱,摇曳不定,却终究燃了起来。

味自心来了。

这个一辈子没碰过灶台的老农,双手捧着那碗新煮的粥,步履沉重地走向苏晏清。

他的手在抖,不是因为老迈,而是因为敬畏——这碗粥没有秘法,没有传承,甚至没有一口像样的锅,可它就那样自然地诞生了,像春天必来的风。

他跪下,双膝砸进黄土,将碗高举过头:“先生……这是用您井里的水,灶边的火,孩子的心……煮的。”

苏晏清缓缓睁眼。

目光浑浊,却仍有光。

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侧身,由萧决扶起半躯。

她伸出手,指尖触上碗沿——不是试味,而是试温,像母亲试婴儿食羹的冷暖。

那一瞬,天地静了一息。

粥入喉,无声无息。

可就在她咽下的刹那,整片荒漠的地火轻轻鸣响,如同千万根沉睡的火脉被唤醒。

百灶同时微热,不是燃烧,而是“回应”——那些曾饮过她七日粗粥的人家,灶膛里的余灰无风自颤,砖缝间渗出温意,仿佛人心与地脉之间,终于接通了那根无形之线。

火自明立于村中央那口自燃起的小灶前。

她是不知何时出现的,赤足踩在焦土上,一双眼睛黑得不见底。

没人教过她如何生火,可当她抬起手掌,掌心朝上,一簇火苗竟从虚空中跃出,稳稳落在她掌中,随她呼吸起伏,如心跳同频。

她笑了,笑声清脆如铃。

火也跟着跳了一下,像是回应她的喜悦。

众人屏息。

这不是术法,不是神迹,而是一种回归——火本就该听从人心,而非典律。

灰头井跪在井底。

他用双手一寸寸挖开淤泥,指甲翻裂,血混着黑土。

他曾是苏家最老的仆人,二十年前主母临终前交给他一片锅铁,说:“等阿清回来。”他等了二十年,藏了二十年,如今锅碎了,他却觉得,终于到了该还的时候。

忽然,指尖触到一物。

不是石,不是骨,而是一撮灰——温热的,带着余焰气息的灶灰,埋藏极深,却未熄灭。

他颤抖着捧起,混入新掘的黄土,喃喃道:“主母不烧了……可火,不能断。”

三日后,他在井畔种下一把粮种——混了灶灰的土,浇了井水。

第二日,土面微动;第三日清晨,嫩芽破土而出,叶脉之中,竟泛着极淡的微光,如星火藏于碧色之中。

他跪地嚎啕,泪砸进泥土:“锅碎了……可火,在土里生根了。”

萧决站在草庐外,默然良久。

他低头看向苏晏清。

她已再度陷入昏沉,唯有指尖仍与地脉共振,微不可察。

他俯身,将她轻轻抱起——动作极缓,怕惊扰她最后一丝清明。

那口随她半生的铁锅早已碎裂,井边只剩几片残铁,其中一块尚可见“清”字刻痕,如今也已断裂。

名字不在了,器也不在了,可味道,却已散入千家万户的灶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