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靠美食在后宫躺赢 > 第17章 灶台当案台熬出军令状(第1页)

第17章 灶台当案台熬出军令状(第1页)

军粮试制令下第三日,战粮坊的砖地被踩出深浅不一的脚印。

苏晏清站在新搭的木台前,袖口沾着豆粉,望着石臼里不成形的试饼——压模时水分没控准,遇湿就散成碎渣,像被雨打烂的泥团。

苏博士。沈砚捧着一叠算筹过来,指尖还沾着炭笔灰,按您说的比例,豆粉占三成,麦麸两成,骨髓膏掺半成可这黏性还是不够。他推了推滑落的竹簪,目光扫过墙上新挂的《军粮火候图》,那是苏晏清连夜用朱笔重绘的,和议膳坊的旧匾已被摘下,换成了战粮坊三个墨字,墨迹未干,还带着松烟香。

苏晏清捏起碎饼凑到鼻前,麦香里混着姜黄的辛辣。

她想起昨日崔嬷嬷翻出的旧账册——祖父当年随御驾北巡,曾在军中行厨,笔记里写着边地缺薪,食需耐储。

指腹蹭过碎渣,她突然抬头:缺的不是黏性,是压合的力道。

沈砚一愣:可坊里只有石磨,最多压百斤。

去武学找陈教头。苏晏清解下围裙,间木簪被灶烟熏得暗,他门下弟子锻铁用的千斤锤,压饼正合适。

武学演武场的风卷着铁屑扑来。

陈莽正挥着铁锤砸一块玄铁,火星溅得三尺开外。

他听见脚步声回头,见苏晏清抱着块试饼站在边上,粗布裙角沾着灶灰,倒像个来讨铁的小工。

女博士不在膳房熬粥,来这做甚?他甩了甩汗湿的布巾,声如洪钟。

苏晏清将试饼递过去。

饼身还带着余温,表面压着浅浅的木纹——那是她用蒸笼布临时拓的,请教头用这锤砸它。

陈莽浓眉一拧:砸饭?他捏着饼的手青筋凸起,我陈莽虽粗,也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是砸活路。苏晏清往前半步,目光穿过四溅的火星,边军在北境啃雪饼,每日减员三成。

若这饼能撑过您一锤,遇水不散,遇寒不裂,朝廷就能拨粮改做军粮。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您门下弟子,能入军膳司当差,授武职,领军饷。

陈莽的手突然抖了抖。

他想起上月有个弟子跪在演武场哭——家里老父病了,凑不出药钱。武夫除了杀人,就不能救人?那孩子的话还在耳边。

他盯着试饼,喉结滚动两下,突然将饼往砧铁上一放,抄起铁锤。

得罪了。他沉喝一声,铁锤带着风声砸下。

的一声闷响。

烟尘腾起时,陈莽先弯了腰——饼裂成两半,却没碎成渣,断面上还能看见麦麸和豆粉的纹路,像被劈开的木柴。

成了!苏晏清抓起半块饼,指甲掐进断面,裂纹齐整,受力均匀。她转头对跟来的学徒喊:千锤定型法,锤重八百斤,落距三尺,三击为限!

陈莽望着她亮的眼睛,突然觉得这女博士不像个厨子,倒像他当年在边境见过的参军——明明手无缚鸡之力,却能把地图上的线画成刀。明日派两个小子去战粮坊。他把铁锤往地上一插,溅起一串火星,我让大柱和二牛跟着,他们力气足。

第五日辰时,兵部的青衫官员踩着晨露进了战粮坊。

他捏着试饼咬了一口,眉头立刻拧成结:味同嚼蜡,将士哪肯吃?

苏晏清早料到这一问。

她示意崔嬷嬷端来漆盘:战地三味——盐粒代荤,野菜干代蔬,骨油膏代汤。她拈起一粒盐放在饼上,边军宿营时,抓把雪化水,拌上这三味,就是热汤。

陈莽的两个弟子正巧来送新压的饼。

苏晏清招招手:大柱、二牛,把今日的饼吃了,去演武场练刀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