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靠美食在后宫躺赢 > 第86章 暴雨煮砖我拿百条命赌一口热饭(第2页)

第86章 暴雨煮砖我拿百条命赌一口热饭(第2页)

梁仓正伫立良久,袖中的粮砖沉如千钧。

他慢慢蹲下,额头抵在冰冷的木柱上,彻夜未眠。

而苏晏清独坐灶边,手中握着那本《食毒百鉴图》,火光映着她清冷的侧脸。

她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食者,政也。能以食活人者,方配执权柄。”

窗外风雨如晦,江水滔天。可棚内炉火未熄,余温尚存。

她低头看向锅中残粥,轻声道:“若粮可杀人,亦可救国——这一砖一灶,我要它成为万人之命的底线。”

油灯将熄,晨光未现。

而在江岸尽头,一骑快马踏雨而来,马蹄溅起泥浪。

马背上的兵符在雨中微闪,似有使命将至。

晨光初透,雨势终于止歇。

江面虽仍浊浪翻涌,但炊火阁前的空地上已渐渐有了人声。

湿漉漉的棚布被掀开一角,炊烟袅袅升起,混着昨夜余留的米香,在清冷空气中织出一丝人间暖意。

兵部监粮使冯元礼踏着泥泞而来,官袍下摆沾满泥点,眉宇间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与疑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奉命巡查江南道应急粮储,原以为不过例行公事,却在踏入灾民营地时猛然一怔——百余名灾民围坐分食,面色红润,气息平稳,竟无一人浮肿羸弱之相。

更有几个孩童在棚前嬉闹,笑声清脆,全然不似久饥之人。

“这……这些人,当真连食七日粗粮?”冯元礼声音微颤,目光落在灶台上那一摞暗褐色的“粮砖”上。

苏晏清缓步迎上前,一身素袍未换,髻略显松散,唯眼神清明如镜。

她不答,只命阿豆取来一块已在雨中浸泡整整七日的粮砖。

那砖表面已有水渍浸染的斑痕,众人屏息以待。

她亲自执刀,刀锋轻旋,砖体应声裂开——内芯干燥紧实,色泽如新,无霉无腐,甚至隐隐透出麦芽与糙米混合的清香。

“取污水来。”她淡淡道。

兵卒舀来一瓢混着泥沙的江水,倒入锅中。

苏晏清亲手将半块砖投入,火势渐起,水沸后不过片刻,粥香再度弥漫。

她亲自盛出一碗,递至冯元礼面前。

“大人若不信,可亲尝。”

冯元礼凝视那碗微黄的粥,喉头滚动。

他出身寒门,幼时曾饿至昏厥,深知灾年一口热食便是性命。

此刻他双手接过,不顾滚烫,猛啜一口——温润入腹,五脏六腑似被暖流包裹,竟有久旱逢霖之感。

他双膝一软,几乎跪地,手中碗险些打翻。

“此物……”他声音哽咽,“可活十万军!可济百万民!”

他当即命随从铺纸研墨,伏案疾书《验实奏疏》,字字恳切,详述“晏清砖”抗潮耐腐、易煮食、养胃充饥之奇效,更言其“一灶可炊千人,一砖可续一命”,请兵部准列编军需,广制推广。

文书封缄,快马加鞭,直奔京师。

而此时,转运使府内,周怀瑾立于廊下,望着檐角滴落的雨水,脸色阴沉如铁。

一名亲信低声禀报:“冯监粮已上奏,称‘晏清砖’乃‘国之利器’……京中恐有诏下。”

“呵。”周怀瑾冷笑,手中茶盏猛然砸地,碎瓷四溅,“她一个女官,靠几块砖就想动我的江南粮政?”

他转身,目光如刀:“召梁仓正。”

梁仓正来了,垂立于堂下,袖中那三块粮砖仿佛仍在烫。

“今夜子时前,将剩余原料尽数焚毁,所有匠人迁入转运司工坊——此事若泄一字,你母便不必再等冬粥了。”

“是。”梁仓正低头应诺,声音干涩。

可当夜,他并未赴工坊,而是绕道城西废巷,将一坛用油纸层层包裹、蜂蜡封口的样本,悄悄送入炊火阁后窗。

苏晏清打开坛盖,见封蜡完好,砖体无损,轻轻抚过那“晏清”刻痕,唇角微扬,低语如风:“人心如火,压得再紧,也有透气的时候。”

她提笔修书兵部,墨迹沉稳:

“粮可霉,人可饿,唯灶火不灭。

晏清砖非臣一人之功,乃百工之心血,万民之命脉。

敢请列编军需,以固边防,以安黎庶。”

窗外,晨光破云,洒在一排排整齐码放的粮砖上,宛如金砖垒城,静待诏命。

喜欢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请大家收藏:dududu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