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见珍珍头发披散在脑后,眼角还带着眼屎,一脸刚睡醒的样子问她。
“是啊,我带几个孩子住在这。”珍珍礼貌微笑道。
“哦!?”随后老太太三言两语就摸清了珍珍是底细,当然这也是珍珍故意的,
在这里住总归要跟街坊见面,现在藏着不说,以后他们也会知道,
老太太听说她是大学老师,年纪轻轻的不到30岁带了亲戚家的几个孩子来北京,
一边鄙视着韩老师家的乡下亲戚,这肯定是看着韩老师在城市有工作,各家哥哥们来吸她的血。
听韩老师说想找个帮忙的阿姨,平时带带孩子做做饭,晚上可以回家住也可以住在这里,
老太太忙推荐了自家亲戚,就在这隔了一条街的邻居,
有人帮忙珍珍就轻松多了,几个孩子的户口比较难办,第一年没时间,给适龄的孩子上了高价的借读生,第二年给他们都办好了户口,除了最小的文文,其他孩子都能上学了。
小学就在几百米外,大的带小的自己上下学,也不太用珍珍操心,
其他用一年时间慢慢修缮了整个院子,整个院子的外观还是中式风格
她和几个孩子住在二进院,
买了最新的进口家电,洗衣机、电视机、煤气灶、空调、电饭锅等现代家用电器几乎都有,
主卧的墙上地上都贴了瓷砖,家里孩子多,要是墙纸或者白墙不够他们画的,
这个房子的舒适度已经要媲美二十年后了。
第81章番外二
珍珍从空间里拿出一辆老式汽车,准备带孩子们回乡过年,
后备箱里准备了八十年代的流行的墨镜,海外的化妆品,保健品,还有给各家的一些工业品,
到云海市后,珍珍先把几个孩子送回各家,总得让人家亲生父母看看孩子。
建设夫妻俩送别小姑后,拉着栋梁左看右看,“高了,也胖了。”
栋梁腼腆笑了笑:“姑奶家的饭菜太好吃了。”
做饭的陈阿姨据说她爷爷是开酒楼的,她爹是在国营饭店上班,她也有一手好厨艺,并且家里一年四季的水果不断,很多都是栋梁以前没吃过的。
建设老婆见儿子出去半年就和自己生疏了,眼泪汪汪地看着建设,语气埋怨:“别家都是女娃,就我家是男娃,你也真是舍得。”
“你懂什么!”
他打开栋梁带回来的背包,出了两本书,还有一套棉袄和一套棉毛衬衣,还有一大袋子的橘子和苹果香蕉。
别家都送孩子去北京,那可是北京啊,自家要是不送不就吃亏了嘛,看这崭新的衣服,不送去的话哪里来的。
再说了,送小姑养也没啥,就算上了小姑户口,也是跟自己一个姓,左右栋梁以后还是自己的孩子。
珊瑚接到孩子后对着珍珍左谢又谢的,
“带点咸鱼回去吃。”珊瑚拎了一篮子自己晒的咸鱼给珍珍,
珍珍没有拒绝,收了下来:“那好,这些年可一直吃的你家的咸鱼,不吃还不习惯了。”
珍珍走后,珊瑚看着变白的闺女高兴得泪眼朦胧:“燕子,在京城过的怎么样。”她粗糙的手摸着闺女的脸,心里已经有答案,可还是想女儿亲口跟她讲。
“在表姨家可好了。”燕子的双眼亮晶晶的:“房子好大好大啊,现在装修好了中间院子,我有自己的房间呢!”
自己一人住在东厢房,靠窗户的是书桌,屋里装了空调,地板和墙面都是白白的瓷砖,开了灯后像是给屋子里打了一层光,
有高到屋顶的大衣柜,柜子上有整面的大镜子,到了季节表姨就会带他们五个人去商场里买换季的衣物,
也不给他们买太大的衣服,说是每个季节都买,没必要买大的。她就带了自己和妹妹的夏天和秋天衣服回来,自己和妹妹长得太快,明年都不能穿了,表姨说可以带回来给妹妹穿。
珊瑚摸着她带回来的旧衣服爱不释手,跟新的没两样,
可见女儿这么开心,丝毫没有因为换了地方就不习惯,语气酸涩地问:“燕子,你怨妈不?”
燕子楞了下,:“妈,我干啥要怨你,我还要谢你呢。”傻乎乎的燕子根本不明白她妈的意思,
小小的雀儿更不明白了,到了她妈怀里有些不自在的动了动身子。
珊瑚也不知道这么做是对是错,目前来看孩子过的很好,这就可以了不是吗。
珍珍回了村上,村上的房子勉强住得下几人,可珍珍还是打起了装修房子的主意。
她跟她大哥二哥讲:“哥,我想给我那屋子重新盖下。”
云海有自己的发电厂,电力充足,停电时间很少,也想给父母多添置一些家用电器,最起码空调、洗衣机、电饭锅得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