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发家致富考科举全文阅读 > 第57章(第2页)

第57章(第2页)

王举人听了却是一脸吃惊,忍不住脱口而出一句:“真是孤陋寡闻”。随即便自觉失言,又连连赔不是。

谢凡倒不在意,只叫他展开细说。

王举人便竹筒倒豆般一股脑儿说了。在二月会试之后,常解元为金陵会馆一众举子自觉十拿九稳,便有些放浪不羁。每日宴饮冶游,通宵达旦。

可遭惹了另一个同在会馆借住举子,吴良的眼红嫉妒。吴良便是那个性情孤僻,不爱搭理旁人的。

因着吴良会试第一场在贡院里染了风寒,第一场便没能完卷,算是白来一趟。偏偏还不能马上打道回府,须得三月初一大运河开漕通船了,才能乘船回应天。

这吴良当真无良。眼见自己会试无望,又见常解元等人洋洋得意。便心生毒计,向给事中钟旭日举报常解元等一众举人得了副主考方敏漏题。

接着便是谢凡所知道的,方敏被罢免,常解元等一众人下了锦衣卫诏狱。

可谢凡不知道的是,连带着金陵会馆借住一众举人,都被“请”去了锦衣卫诏狱“喝茶问话”。举报人吴良和王举人也未能幸免。

说罢王举人深深叹了口气。

谢凡也实在不解吴良为何如此损人不利己,又有些庆幸正月初三那日自己吃了韭菜合子腹泻,没能同去拜见座师,也免了这无妄之灾。

心中想起《道德经》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只是当着王举人,谢凡不好表达自己深感庆幸,只好好言安慰了他几句。

接下来谢凡便开始准备搬家。

自洪武十八年,洪武爷为了锻炼新科进士的政务处理能力,便让新科进士前往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名曰“观政”。

在翰林院、承敕监、中书署等近侍衙门观政的进士称为“庶吉士”,而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观政的进士则称“观政进士”。

既然观政,便要每日去衙门点卯,六部衙门都在东城西城。而南城居民则多数为贩夫走卒。他们现在所住南城是平民百姓所住之地。陆家父子与张世贤住在南城,生意往来倒是十分便利。

可三月初一大运河已经开漕,陆家父子与张世贤不日便会贩货回江南。所以他们三人并不会续租南城四合院。

三月四合院房租就要到期,于是谢凡赶紧托了牙人房仲,预备在北京东城西城里找个小些的宅子单独居住。

朝臣们为了方便上朝,一般在东西长安街上住。因此东西长安街上多是深宅大院,屋舍严整,街道也是干净体面。

可是谢凡作为二甲进士出身,只授从七品官衔。虽然观政时期亦有足额俸禄,但是从七品每年俸禄仅为八十四石。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折色”。

所谓“折色”便是以米折物,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

折色也有规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

所以谢凡作为从七品新晋观政进士,还好总有八成俸禄是米。也就是说,谢凡一年俸禄只有67。2石米。其余便是宝钞和苏木胡椒。

而米价么,根据年份不同,会有波动。

丰年一两银子可买十多二十石米,欠年则不到十石。六十多石米,折成银子无论如何也就不到十两银子。

苏木胡椒还好,是药物和染色物料。总能拿来用用。至于大明宝钞,购买力下降得厉害,聊胜于无。

按照北京城内物价房价,谢凡实在是无法负担住在东西长安街这样,既繁华又方便的地段。

因此谢凡找来牙人后,便说出自己的需求:在东城西城,离朝廷衙门近些,清净些,整齐些。

那牙人便问:“老爷能付多少租子?”

谢凡狠狠咬牙说到:“每月五两银子!”

这已经是谢凡能给出的房租极限。

到京城赶考,祖父祖母给了谢凡二十两傍身钱,路上山东临清西门庆给了二十两,陆家和张世贤给了二百两。到北京城时候,谢凡一共有二百四十两银子。

可是来了北京,又是租房,又是吃穿用度烧煤取暖。时不时还有人情往来,请客送礼。作为新科进士,一众同乡同年,后面少不得又有应酬往来。谢凡现在手中满打满算也只有一百多两可以用来生活。

俸禄就那么点儿,所以谢凡只能吃老本。可一年六十两银子房租,是非常沉重一笔负担。若是再多了,谢凡恐怕就没钱过日子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