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发家致富科举路 > 第91章(第1页)

第91章(第1页)

外帘官开始安排考生号房。

内帘官则要正式出题,方好刻印试卷。

为了保证试卷不漏题,乡试、会试的全部考题都需在贡院锁院后,由考官在完全封闭之中,秘密拟定。

准备完成种种事项,已经到了午后。

为了不耽误按时开考,考官需要马上出题,完成之后匠人立刻进行刻印,提调官再连夜将试卷分给各个考生。

而会试更为严格,考官出完试题还要再加一道程序:

将试题呈送御前,每一科题目都需得皇帝肯,方才刊印。

因为出题时间紧急,所以考官一旦得知自己出任考官,都会提前酝酿准备。才好在考试前夕将顺利出题。

谢凡在知道出任考官之后,便闭门谢客,一来避嫌,二来准备试题。

只见过岳父孙大人一家,和老师谈起出题时候也屏退了旁人。

对于出题,两位主考官也是胸有成竹,稍微谦让几句,便都说出了大概题目。

时间有限,其余众位同考官也都直抒胸臆,很快各科题目都定了个七七八八。

说到《诗经》一科,谢凡也说出自己精挑细选的题目;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此题出自《诗经·大雅·烝(zhēng)民》,为周宣王重臣尹吉甫所作。

《毛诗序》所谓:“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

至于诗句内容,所说乃是为臣之道:

既明辨事理,又聪明智慧。善于应对而保全自身品格。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忠诚地侍奉周天子。

作为科举考试题目实在非常贴切,众人一致同意,于是顺利入选。

题目既定,便有军士将题目送出,匠人们马不停蹄开始印刷试卷,而考官则可得片刻喘息。

谢凡刚刚回到自己房间,那刀疤脸军士便送上餐食。

三菜一汤,菜色寻常,但有荤有素,菜肴温热,也好入口。

谢凡见还是这个刀疤脸军士,想着:“看来后面几日都是他照料我了。”当下客气点头道谢,

那刀疤脸军士似乎有些别扭,说了句:“请大人慢用。”就扭头出门了。

等谢凡吃完,他再回来将餐具取走。

晚间不等谢凡开口,又送来大桶热水,供谢凡洗漱。

此次做考官,在贡院中的生活条件可是比当年做考生好了许多。

只是每日里仍然不得自由,除了出题,便是日日阅卷、评卷。

北直隶乡试人数虽不如南直隶,有高达数千人之多,但也有千余。

乡试录取人数皆是定额,而南北两直隶乡试都是一百人而已。

第1o4章天道酬勤

出题之后便是批阅试卷。

一旦考生交卷,便有书手用朱笔誊抄。朱卷经过对读,再由外帘官送往内帘。

内帘收章官又分门别类,送往考官评阅。

因为中式名额有限,考卷数量又多,为了尽快放榜。考官们每日埋头案牍,几乎不得休息。

为了保持精力,每日阅卷前,谢凡先做一套广播体操活动筋骨。再喝一杯浓茶,再聚精会神批阅试卷。

吃过中饭,也会小憩片刻,抖擞精神之后再阅卷直到掌灯时分。

经过一天操劳,谢凡晚间便不再勉力阅卷。

只是晚饭之后静坐休息,放空精神。睡前再做一套广播体操,提高睡眠质量。

谢凡每日阅卷时间算不上最长,却胜在效率颇高。总的来说,阅卷数量算得上是中上。

除去数量,谢凡更加有意提高质量。

所谓“去留在同考,高下在主考”。

谢凡自己也是科举入仕途,知道同考官蓝笔在朱卷上轻轻巧巧一个“荐”字,便是考生多少年寒来暑往,埋头苦读。

因此他批阅试卷不敢有丝毫马虎大意。

为免起先阅卷时候手松,“荐”卷过多,而后面遇到好卷子,名额有限,再无法取中。

谢凡先将手中试卷细细品评,分下三六九等,但不忙着“荐”卷。

等阅卷数目莫约有每日总数的三分之一了,方才按照文章高下以及中式名额,落笔写下“荐”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