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越之发家致富靠科举 > 第78章(第1页)

第78章(第1页)

不过他面上也不显露,只是做出勉强答应的样子。

谈妥价格,金掌柜又问,监生相公此次又用什么笔名?还是继续延用“吴承恩”吗?

金掌柜倒是想继续用《西游记》作者之名,定能一下打开销路。

可是谢凡觉着《西游记》乃是高大人都认证的一部奇书,将来必将流芳百世。“吴承恩”这名字也少不得成为“明代着名文学家”。

若是“吴承恩”着作列表里加上些低俗志怪故事,实在是大大拉低咖位。

所以思前想后,谢凡决定改用新马甲。故事为四人合作,谢凡与福顺是金陵人,尤厨子是北方人,顾三郎是海边人。合起来便是“金北海”。

可与金掌柜重姓氏了,不如用个谐音,改成“张北海”。于是告诉金掌柜,此番笔名用“张北海”。

金掌柜便随口问道:“可是张皇后那个张?”

谢凡想起皇后丧仪那一番折腾,便改口说:“不是弓长张,是立早章。”

于是志怪故事集作者署名便是“章北海”了。

注释:

*科道言官一词中,“科”指的是六科给事中,“道”指的是十三道监察御史。

**廷杖:朝廷上行杖打人。明代实施得最着名,往往由厂卫行之。明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第85章次面圣

怀揣着二十多两银子,谢凡想到祖母这几日身子不甚爽利。便绕道去请了前日唐监生所说李郎中,到苏州胡同新宅子里,为陆氏诊治。

趁着谢老秀才陪着妻子诊病,谢凡便悄悄找到福顺三人,四人分了稿费。

拿到三四两银子,福顺三人皆是兴高采烈,忙不迭表态以后还要再写。

谢凡倒有些担心《志怪录》销路不好,不甚兴奋。只说让三人一定保密,不可叫谢老秀才知道。不然祖父一定大呼此举有辱斯文。

幸好经过李郎中诊断,陆氏并无大碍。只是一路奔波,本就疲劳,加上南北两地气候不同,所以偶感不适。注意休息调养,不日便可痊愈。

陆氏感动于孙子孝心之余,又有些心疼诊金,暗暗对丈夫抱怨:“这郎中什么药都不抓,便要了乖孙三钱银子哩。”

谢凡曾在南京城里请过杨郎中,诊金可是五钱。所以倒没觉得北京城这位李郎中收费太贵。

他亲自将李郎中送到门口之后却并未回家,又请李郎中再去趟孙大人家,并将三钱银子诊金预先付了。

如今推崇礼教,谢凡一个年轻鳏夫,对着师长说妇人生产之事。总有些别扭。更何况,他并不想让孙大人觉得欠了自己人情。

所以今日既然请来李郎中为祖母诊治,便请李郎中再去趟孙家。李郎中出门一趟,得了双份诊金自然乐意,两人便一齐去了孙家。

果然孙大人见谢凡带来郎中,颇有些不好意思。谢凡忙说只是请郎中捎带脚过来,并不费事。孙大人方才接受,带着李郎中入内堂为妻子诊治。

诊治过后,李郎中告诉孙大人,母亲健康,胎相安稳。此外嘱咐须得适当注意饮食,避免胎儿过大,生产困难。

谢凡本在外间等候,见李郎中和孙大人出来,正欲起身。却见着孙大人母亲从里间急急忙忙追出来,嘴里还嘟嘟囔囔,说着岭南方言。

老人家一双天足,行走挺快,力气又大,紧紧拉着李郎中衣袖,不让其离开。李郎中是北京人,听不明白老太太说了什么,一脸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谢凡也愣住了,心想:“难道李郎中刚刚得罪了老太太?”

却见孙大人涨红着脸,忙不迭说着岭南话,似乎在劝说母亲。孙老太太只是坚持不撒手。她见儿子不听,又转向谢凡,好一番输出。

谢凡拿出做英语听力的劲儿,好不容易才明白,原来老太太是问李郎中,儿媳妇这一胎,是男是女。

孙大人见谢凡听懂母亲问话,尴尬之色更浓。谢凡也只好如实向李郎中转达老太提问。

李郎中听得谢凡“翻译”之后,也有些无奈。只是李郎中行医多年,经验丰富,早遇到过类似情形。于是之乎者也,说了些云里雾里之言。

说罢也不管老太太能否明白,便在谢凡相送之下,迈步出门。

出得孙家大门,李郎中才对谢凡附耳说道:“这家夫人尺脉跳动强烈,依老夫愚见,腹中多半为女胎。*”

其实方才见老人家言行,李郎中便猜到孙家人盼着弄璋之喜。所以说完,李郎中又叹了口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