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半阙啥意思 > 第17章 慌乱(第2页)

第17章 慌乱(第2页)

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住心脏,越收越紧,几乎窒息。

他下意识地又摸了摸怀里另一个硬物——一个用油布仔细包裹的扁平檀木盒子。里面,是他昨夜在杭州私宅中,用颤抖的手放进去的:方有常当初献上的一百亩漆园地契,是当初董云分给他的。

或许……他能用它堵住那女罗刹的嘴……

“董大人赵大人,船备好了,请二位大人登船!”

随从的呼喊打断了赵拚乱如麻的思绪。

他深吸一口气,混杂着水腥味和泥土气息的冰冷空气刺入肺腑,带来一丝短暂的清醒。他强压下翻江倒海的恐惧,努力挺直了腰背,脸上勉强堆砌起一个下级官员面对上级时应有的恭敬与镇定,对着董云的轿子躬身道:“董大人,请。”

官船顺流而下,富春江两岸的青山急倒退。水流的推力让船只如离弦之箭,劈开浑浊的浪涛。

赵拚站在船头,江风凛冽如刀,刮得他官袍猎猎作响。他望着前方水道渐窄,山势越陡峭,知道青溪县已在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女罗刹锐利如鹰隼的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了数十里的水程,冰冷地钉在他的后心。

-……

青溪县衙深处,那间临时征用的签押房内,空气凝滞得如同水银。高窗透下的天光被厚厚的窗纸滤去大半,只留下昏沉的光晕,勉强照亮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卷宗。尘埃在光柱中无声飞舞,每一次飘落都带着死寂的重量。

荣安端坐案后,背脊挺直如青松,纹丝不动。她面前摊开的,是王舜刚刚呈上的巡检司与县尉司近一年来的异常民情简报。她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刻刀,一行行扫过那些冰冷的记录,指尖偶尔在纸页上轻轻一点,留下一个微不可察的印记,快得让侍立一旁的王舜根本看不清她点的是哪一条。

“宣和元年十一月,威坪镇报,漆农十余人聚于镇外山神庙,言赋税过苛,生计艰难,群情激愤。巡检司遣人驱散,为者拘三日释之……”

“宣和二年正月,梓桐源有流言:‘十日出一石,谁道江南无粟?’疑指苛政。查访未得源头……”

“宣和二年三月,七都里正报,帮源洞方向,入夜常有不明号角声,疑有聚众操演。县尉司遣人查探,入山数里,未见异常,疑为猎户联络……”

“宣和二年五月,万年乡,摩尼寺香火陡盛,信众往来络绎,多携米粮布帛。乡老言,彼等互称‘兄弟姊妹’,行踪稍显诡秘……”

纸页翻动的“沙沙”声,是这死寂空间里唯一的节奏。王舜垂手侍立,屏息凝神,连吞咽口水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案后那尊煞神。每一次纸页翻动的声音,都像鞭子抽在他的神经上。

他眼角的余光,只能瞥见荣安搁在案角的那只手——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指甲修剪得极短,泛着一种缺乏血色的冷白。那只手沉稳如山,与他此刻擂鼓般的心跳形成地狱与天堂的对比。他不敢想象,当这位大人看完这些他平日里或敷衍塞责、或刻意压下的“小事”后,会是何等雷霆震怒。

时间在无声的审阅中流淌。窗外天色由昏沉转向更深的灰暗。

终于,荣安翻过了最后一页简报,她并未抬头,也未言语。

王舜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几乎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短暂的停顿,蕴含着千钧之力,压得王舜膝盖软,几乎要跪倒在地。汗水浸透了他的内衫,冰冷地贴在皮肤上。

就在王舜的神经绷紧到极限,即将断裂的刹那,门外传来一阵刻意放轻却难掩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衙役压低了嗓音的通传:“启禀大人,睦州赵知州与两浙路走马承受董云董大人,已至衙外!”

荣安目光在那份记录了帮源洞异动却最终以“疑为猎户联络”草草了结的简报旁,多停留了一下。

王舜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那两个字仿佛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进了他的骨头里。

“请。”

荣安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冰珠滚落玉盘,清晰地穿透了死寂的空气,将那无形的压力稍稍撕开一道口子。她随手合上卷宗,目光抬起,越过王舜煞白的脸,投向门口。那眼神平静无波,深不见底,仿佛早已洞悉门外来客的一切心思。

王舜如蒙大赦,踉跄一步,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向门口,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快……快请董大人、赵大人进来!”

喜欢半阙河山请大家收藏:dududu半阙河山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