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细雨微风歌词 > 第6章 孤灯下的应和(第2页)

第6章 孤灯下的应和(第2页)

写到这里,陈武桢停顿了很长时间,笔尖悬在纸上,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点。然后,他翻过一页,笔迹变得有些急促和不同,不再是客观的记录,而是内心汹涌情感的泄洪口。这一部分,他通常会用括号括起来,像是剧本里的独白,又像是写给永远无法寄出的信。

(苏晴,你知道吗?我幻想过无数次,在下班疲惫不堪的时候,能收到你来的消息,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情。我幻想过周末的早晨,我们可以一起商量是去新开的书店,还是就窝在家里看一部老电影。我甚至幻想过,某个加班深夜,你会突然出现,带着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对我说‘别太累了’。这些画面在我脑子里像电影预告片一样反复播放,美好得让人心醉。可现实是,我出的‘晚安’,常常石沉大海;我提议的‘周末见面’,你需要仔细核对日程。我的热情,像烧得正旺的炭火,却总是碰触到你那扇时而开启、时而紧闭的、温凉的玻璃窗。)

(我有时会嫉妒那个经常给你信息的人。他什么也不用做,或许只是来一句闲聊,就能让你在和我吃饭时露出我从未见过的、自内心的微笑。我在这里,努力地想要走近你,却仿佛永远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我触碰不到真实的你。)

合上日记本,他把它紧紧抱在胸前,仿佛这样就能离自己幻想中的那个“苏晴”近一些。这本深蓝色的笔记本,成了他唯一的情感出口,也是他全部深情的墓志铭。里面写满了现实中无法说出口的情话,和对一个永远停留在幻想中的未来的美好勾勒。他知道,这些文字大概率永无见天之日,它们只是他一个人上演的、盛大而孤独的内心戏。

陈武桢觉得自己像被困在了一个透明的琥珀里,能看见外面的世界,却动弹不得,呼吸也愈滞涩。每一次与苏晴的互动,无论是见面还是隔着屏幕的交流,都像在小心翼翼地擦拭一件珍贵的薄胎瓷,生怕稍一用力,就会出现裂痕,甚至彻底破碎。这种持续的精神内耗,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

所以,当办公室热心肠的李哥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武桢,我老婆有个远房表妹,刚来这边工作,人挺老实本分的,要不……你们先加个微信聊聊看?”时,陈武桢几乎是下意识地、带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爽快,点了点头。

“行啊,李哥,谢谢了。”

这个回答让他自己都愣了一下。若是几个月前,那个对感情还抱有纯粹、传统信念的陈武桢,一定会婉言谢绝。他认为感情应该专一对待,哪怕只是初步接触阶段,同时与多人联系也似乎是一种不道德、不真诚的行为。他会觉得那是对苏晴,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背叛。

但现在,那个“道德完美主义”的陈武桢,在苏晴时而温和、时而冰冷的“温水煮青蛙”中,渐渐瓦解了。他内心的天平严重倾斜:一边是投入了全部热情却得不到对等回应的苦涩投入,另一边是情感无处安放、自尊心备受煎熬的空虚。他太需要一个出口了,一个不需要他绷紧神经、不需要他字斟句酌、更不需要他漫长等待的出口。哪怕这个出口,只是一条微不足道的缝隙。

于是,一个名叫“田晓柔”的女孩出现在了陈武桢的微信通讯录里。他没有抱任何期望,心底甚至带着一丝自暴自弃的嘲弄:“聊聊就聊聊吧,反正,也不会更糟了。”

正是这种“不打算正式展”的预设心态,彻底改变了陈武桢的交流模式。和小田聊天,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坦然”和“松弛”。

他不会在信息前反复推敲措辞,不会担心话题是否有趣,更不会在意回复的度和字数。他完全处于一种主导的、甚至是有些懈怠的状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白天工作间隙,他可能会随手回一句“嗯”或者一个系统自带的微笑表情。

晚上,如果苏晴那边久久没有回音,他心情烦闷,便会点开小田的对话框,漫无目的地问一句“下班了?”或者“吃饭没?”。小田的回复总是很快,内容也具体,会告诉他吃了什么,看了什么电视,甚至会来路边遇到一只可爱小狗的照片。

有时候,聊到一半,他因为别的事或者单纯是没了兴趣,就直接放下手机,可能过一两个小时,甚至到第二天才想起回复。他不会有任何愧疚感,因为他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会因此不快。

这种“不在意”,反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他越是显得漫不经心,小田那边的回应似乎就越积极、越有粘性。她似乎很努力地想延续话题,会主动问起他的工作,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琐碎趣事。这种“高回复率”和“高粘度”,与苏晴那边的“时冷时热”形成了尖锐又讽刺的对比。

有一次,周六晚上,陈武桢给苏晴了一条精心挑选的、关于一个她可能感兴趣的艺术展的链接,附言说:“听说这个展不错,下周末有兴趣去看看吗?”

信息出后,如同石沉大海。

等待的焦灼感再次蔓延开来。他烦躁地刷着手机,最终鬼使神差地点开了和小田的对话框。小田的头像是一只卡通兔子,显得活泼无害。

他打了几个字:“在干嘛?”

几乎是在瞬间,对话框顶端就显示了“对方正在输入…”。

“刚追完剧,无聊死了你呢?周末有什么安排吗?”后面跟了一个可爱的表情包。

看着这秒回的信息和热情的语气,陈武桢心里没有喜悦,反而涌起一股更深的荒谬和悲凉。他苦苦追逐的那轮明月清辉黯淡、遥不可及,而身边这盏随手可触的灯火,却明亮而温暖。但他清楚地知道,这盏灯火照亮不了他内心真正的渴望。他和田晓柔的聊天,与其说是寻找新的可能,不如说是一种带着自虐性质的情感代偿——在一个安全的、不会受伤的距离外,体验着他从苏晴那里求而不得的“被回应”的感觉。

他和小田聊着,文字依旧简单,甚至有些敷衍。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投射向苏晴那边的注意力被短暂地分散了,那份求而不得的苦闷,似乎也找到了一个临时的、虚幻的宣泄口。只是,宣泄之后,是更深的空洞和对自己这种“不诚实”状态的复杂审视。他仿佛站在道德的边界线上,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曾经自己不屑的灰色地带,而推动他迈出这一步的,正是那份在苏晴那里积累的、无处安放的失落。

喜欢细雨微风请大家收藏:dududu细雨微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