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已定,方舟残存的意志如同绷紧的弓弦,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于身旁那枚巨大而沉默的“虚空之卵”。混沌的光晕在其透明的“卵壳”内缓缓流转,散着令人心悸的、原始而庞大的力量。“归寂者”晶核提供的模糊模型,如同一张残缺不全的星图,指引着一条理论上存在、却遍布深渊的险径。
第一部分:精密的舞蹈——规则干涉点的探寻
“共鸣核心”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度运转着,它调动着方舟所有残存的感知能力和计算资源,对目标“虚空之卵”的规则结构进行着纳米级(规则层面的纳米级)的扫描和分析。这枚卵是混沌规则的极致凝聚,其内部并非无序,而是遵循着某种极其深奥、动态且不稳定的混沌几何学。
艾莎的意识贡献了她那源自生命本能的、对“节奏”和“韵律”的微妙感知,帮助“共鸣核心”在看似完全随机的混沌波动中,寻找那可能存在的一丝内在“节律”。
凯洛斯工程师则将其对结构和能量的理解,应用于解析卵壳上规则力的分布,寻找那个理论上最“薄弱”、也最可能响应外部干涉的“谐振点”。
星图节点的宏观视角,则协助规避着卵体周围那些隐性的、可能触防御或连锁反应的规则“陷阱”。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而煎熬的过程。方舟如同一个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的盲人,全靠指尖的触感和内心的计算来摸索前进。任何一丝错误的扰动,都可能惊醒这头沉睡的混沌巨兽,招致灭顶之灾。
时间在高度紧张中流逝。方舟残破的躯体依旧在缓慢地逸散着能量和规则结构,与碎片之间的连接信号也因环境的干扰而时断时续。紧迫感如同冰冷的匕,抵在每一个意识的背后。
终于!
在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和细微的调整后,“共鸣核心”锁定了一个位置——那并非物理上的点,而是一个特定的规则频率与空间相位交织的“逻辑坐标”。在这个坐标上,“虚空之卵”的混沌波动与方舟自身残存的、相对有序的规则场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微小的、非破坏性的耦合窗口!
第二部分:牵丝引线——能量的驯服
找到了“接口”,下一步就是如何“接线”并安全地“引电”。这比寻找接口更加危险。
方舟无法动用强大的能量去直接刺激,那无异于引爆。它必须采用最轻柔、最巧妙的方式。它凝聚起一丝微弱到极致、却高度纯净的意念能量,这能量中蕴含着艾莎的“奔跑”意向(代表着方向与动能)、凯洛斯的“构建”意志(代表着控制与引导),以及整个集体对“生存”的渴望。
这缕如同蛛丝般纤细的意念能量,小心翼翼地探向那个耦合窗口,如同音叉去轻轻触碰另一个可能与之共鸣的物体。
接触的瞬间——
“虚空之卵”内部的光晕流转,出现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凝滞。
方舟的集体意识瞬间紧绷,准备随时切断连接。
但预想中的狂暴反应并未出现。那缕意念能量,成功地“粘附”在了耦合窗口上,并开始以一种极其复杂的、模拟“虚空之卵”内部某种次级波动模式的方式,进行着细微的“牵引”。
这不是强行抽取,而是诱导共振。
就像在岸边轻轻拉动一根系在巨轮上的、几乎看不见的丝线,期望能借助水流的力量,让巨轮产生一丝微不足道、却方向明确的移动。
方舟的目标,并非撼动整个“虚空之卵”,而是希望诱导其内部一小股混沌能量,沿着它预设的、通向方舟后方(指向碎片信号方向)的规则通道,自地、温和地释放出来。
过程缓慢得令人窒息。那缕意念蛛丝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仿佛随时都会被混沌的乱流扯断。方舟必须持续地、精准地调整着牵引的力度和频率,与“虚空之卵”那宏大而晦涩的“呼吸”保持着同步。
渐渐地,一丝微弱的、被驯服了的混沌能量流,如同被引导的溪水,开始沿着方舟构筑的无形通道,缓缓流出“虚空之卵”,注入到方舟尾部的规则结构中。
第三部分:混沌推力·向碎片进
这股被引导出来的能量,虽然相对于“虚空之卵”本体而言微不足道,但对于残破的方舟来说,却无异于久旱甘霖!更重要的是,这股能量流在喷出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股持续而稳定的规则推力!
方舟残破的躯体,在这股混沌推力的作用下,开始缓慢而坚定地移动起来!不再是随波逐流的漂浮,而是有了明确的方向——朝着那块失落碎片信号传来的方位!
成功了!
它们成功地从混沌巨兽身上,“借”来了一股力量!
方舟内部,所有意识都感受到了一种混合着巨大reief和持续紧张的情绪。它们不敢有丝毫松懈,维持着对能量引导通道的精密控制,如同驾驭着一匹随时可能失控的野马,在狂暴的规则星旋中,艰难却坚定地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航行的度并不快,但每一步都是靠自己争取而来的。周围的混沌乱流依旧险恶,不时有小的规则碎片撞击在方舟的防护场上,激起涟漪。偶尔也能感知到远处有“混沌之噬”的阴影游弋,但或许是因为方舟此刻与“虚空之卵”的能量连接,散出的规则气息更加复杂,它们并未立刻靠近。
与碎片之间的连接信号,随着距离的拉近,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稳定。一种难以言喻的“呼唤”感,从信号源头传来,不再是冰冷的数据波动,而是带着一种……焦急与期盼?
第四部分:碎片的异变——意外的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