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陛下他又争又抢百度 > 第70章 第 70 章 杨漪自请和亲乔北元发(第1页)

第70章 第 70 章 杨漪自请和亲乔北元发(第1页)

第70章第70章杨漪自请和亲,乔北元发……

两天後,靳国的使臣也抵达雍都了。

靳使听说肃国从虞国要到了五十万金和一位和亲公主,便要求靳国所接受的诚意绝不能少于肃国。

殷昭暂且还能沉得住气,朝中百官一个个愤然挽袖,要教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靳使做人。

双方已经吵得含血愤天了,殷暄才弄清楚衆臣愤怒的根源,讷讷地问那靳使道:“请问,贵国的意思是,我父皇或者皇兄,在哪里还有个不为人知的私生女吗?唯一的公主已经让他们肃国抢走了,怎麽,要我皇嫂现生一个给你们啊?”

那靳使自然也想到过这一点,但他不愿落于肃国之後,说什麽都不肯让步,非要娶个公主回去给做太子妃,甚至主动帮虞国想法子。

“这样吧,只要是个公主,不管她是宗室女,还是国公侯爷的女儿,只要虞皇陛下封她为公主,我们就认。”

经云素一事,殷昭对于和亲一说,已然麻木了。

舍了养女,还要献出臣子的女儿,皇帝做到他这个份儿上,可谓是上愧先祖,下愧臣民。

晋国公执笏上前,道:“啓禀陛下,臣有一小儿,正适婚龄,尚未娶妻,臣听闻靳国有位福柔公主,与小儿年岁相仿。贵国若不嫌弃,臣愿献出小儿,入赘靳国。”

“你们还有公主?”殷暄也执笏秉上,“皇兄,臣弟也愿意为国捐躯,入赘靳国。”

“你丶你丶你……”

殷暄恶名在外,晋国公之子林开言愚笨不堪,靳使自不会答应这门亲事,大怒道:“臣出使雍都前,我皇千叮万嘱,臣的意思,就是我皇的意思。关于和亲一事,臣已向虞皇陛下表明心意,是战是和,全凭虞皇陛下定夺!”

殷昭不愿再听衆臣和靳使争论和亲事宜,这对他而言,无异于一场残忍的凌迟。

他身心俱疲,淡淡地说:“那便依靳使所言,从我大虞皇室和公侯的千金中,挑选一才貌兼备者,封为广宁公主,嫁与靳国为太子妃。”

而这位广宁公主的人选,在朝廷和民间,都掀起了千层巨浪。

和亲已成定局,至于送谁去和亲,殷昭不愿再作逼迫,让衆臣自荐。若三日後无人自荐,就由高敬公开抽签,抽到谁的名字,就让谁家的闺女嫁去靳国。

此法公平公正,且大家都清楚当下局势,所以对陛下的决定毫无怨言,只在心底暗暗祈求上苍,不要让高敬抽到了自家的女儿。

消息传出去第二天,就有人入宫求见陛下,说要自荐和亲。

殷昭正和斯百年在正殿议事,一见这女子,不由一愣,半晌没有说话。

斯百年以为殷昭不知这姑娘出自哪家,提醒道:“陛下,这位是宁国侯家的杨大姑娘。”

殷昭自然知道她姓甚名谁,只是未料到她会有如此胸襟,愿在危难关头,为国为民,挺身而出。

杨漪不善言辞,只草草表明了来意:“臣女愿嫁去靳国。家中父母年迈无依,恳请陛下看在臣女赤诚忠心的份儿上,代臣女照顾家中父母,还有……”

她咬了咬唇,终还是将心底的话勇敢说了出来,“皇後娘娘生性果敢,宁折不弯,求陛下善待娘娘,臣女感激不尽!”

殷昭早已被前方战事和两国使臣的和亲诉求折磨得心力交瘁,只淡然对杨漪允诺道:“当然。宁国侯公忠体国,朕岂会苛待?皇後乃朕毕生挚爱,她本性如何,朕素来知晓,自会爱之敬之。杨姑娘此去,只需做好朕的眼睛和耳朵,旁的无须担心,朕会照顾好杨姑娘在意的一切。”

“谢陛下。”杨漪掀开裙摆对着殷昭跪下,长叩不起。

一个月後,肃国和靳国退回国境线,黎国孤木难支,只能退兵。

大军回朝那日,虞国百姓夹道欢迎。

经此一役,蒙责年轻的脸上稚气尽退,还多了一道不深不浅的疤痕。

早在进雍都之前,蒙责就听闻了康乐公主和杨大姑娘自请和亲之事,当时只觉心头一惊,悲伤抑或痛苦的情愫并不强烈,若非说有,最多的却是歉疚。

时隔半年多,相较于出征时,蒙责和云素都长大了些。

云素不再似以往轻狂。

再见到蒙责,她没有扑上去,反是行了个颔首礼,淡然道:“小蒙将军。”

蒙责也不再似从前冷漠。

他“嗯”了一声,并没有立即转身离去,向云素拱手回礼後,道:“臣敢问公主,和亲之举,是否出自公主真心?”

“将军何出此言?”云素仰头,看到了他脸上那道耀眼的伤疤,决心更甚,“将军不惧为国捐躯,我又岂能顾念儿女情长,舍家国大义?死生之外皆为闲事,我心已决,将军也无需为我惋惜。人各有命罢了。”

深秋的风吹得人眼疼。蒙责别过头去,对云素说道:“是啊,人各有命。公主回去吧,起风了。”

“那就此别过了。”

云素最後再深深地看了蒙责一眼,即渐淡出了他的视线。

再也看不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