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两种,云音想到凉皮也很适合,到时候拌一碗酸酸麻麻的凉皮,想必能吸引不少人。
想到这里,云音发现时间真是不够用,好在香椿还能吃一个月,等忙过这段时间,她便有时间做香椿酱了。
从山上下来,云音接过张林的背篓道:“接下来的事情不用你帮忙,你可以先把之前开的地给种上,钱嫂子不是给了你一些种子吗?先把那些种上吧。”
“葱姜小白菜,韭菜胡瓜都可以种一点,至于茄子等钱嫂子育苗後,你再去找她拿。”
“到时候你记得给嫂子带些东西过去,不管是送点肉还是蛋都行。虽说钱嫂子不要我们给的钱,我们也不能平白拿她这麽多种子,礼尚往来也要送些东西给她,日後也好相处。”
张林摸了摸头道:“我晓得了,云娘子,那我去种菜,你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
云音把背篓放下道:“这不算什麽,你去忙吧。”
她挥挥手让张林去忙,她也开始做准备功夫。
首先做红豆沙,这个是做青团要用的馅料。泡好的红豆倒入釜中煮至红豆绵软,煮好的红豆放入筛网用勺子碾压过滤。
过滤出来的红豆沙静止一段时间,让豆沙沉淀後,倒出上面的水,留下豆沙。然後放入锅里加糖翻炒,之後再加入少许猪油继续翻炒,直到水分炒干为止。
香甜软糯的馅料做好,之後便是做面团。
她拿出准备好的糯米粉和粘米粉按比例调好,采摘的新鲜艾草洗干净焯水後用石臼打出汁水,加入调好的糯米粉中,然後加入一点麦芽糖浆,和成面团。
云音之前在镇上看过,有磨好的糯米粉和粘米粉,但价格是大米和糯米的数倍,她正好要做蒸肉粉,便一起磨了一些,果然很快就用上了,剩下的糯米粉还能用来做汤圆呢。
不过汤圆可以先不着急,等寒食节过去後再做。
现在要做的是准备青团,云音把炒好的豆沙馅搓成一个个圆圆的团子,再把它包入和好的面团里,最後上火蒸,直到熟透放凉就能吃了。
碧玉般的青团一个个整整齐齐摆放在簸箕里,整片空间弥漫着艾叶特有的清香,拿一个咬上一口,软糯香甜,豆沙甜而不腻,即便冷了也不会变硬。
青团做好,放到一旁,云音准备做凉皮和钵仔糕要用的粉,也就是澄粉。
澄粉其实就是小麦粉水洗後晒干研磨的粉末,凉皮和钵仔糕用的都是这个做的。在现代随便一个超市就能买到做好的澄粉,但在大昭则需要自己动手。
好在这个也简单,就是洗面要稍微花一些时间,一个人做起来会很累。好在云音不怕辛苦,这点活对她来说不算什麽,她拿出一个大盆,倒入小麦粉和冷水,和成面团,放到山泉水中揉搓洗面,直到面团只剩下面筋。
这山泉水还是云音之前在山上发现的,尝起来清甜,用来泡茶是极好的水,不过她现在也用不上茶,便拿来做饭了。
这些天做饭用的水都是清晨去山上挑回来的,煮出来的饭非常香,用来洗面做澄粉也合适。
云音坐在凳子上使劲搓洗面团,直到所有面团搓洗好,只剩下面筋。面筋等会拿去蒸,之後做凉皮还能用上,洗出来的水静置一段时间,倒出上面的水,剩下的便能拿来做凉皮和钵仔糕了。
不过今日做钵仔糕和凉皮还有些早,云音还是先把这些沉淀物晒干,等明日做完蘑菇酱,再做凉皮和钵仔糕,这样後日可以直接卖。
云音端着沉淀好的浆水放到阳光下暴晒,而此时青团也已经全部冷却。
她盖上蒸笼的盖子,把青团拿到张林房间放好,留下一笼拿去给张林尝尝。
云音收拾好东西,带着青团去田里找张林,他已经撒好种子,正在给田里浇水。
她看了看已经开出来的两亩地,都已经种上了,她招呼张林道:“过来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吧。”
别看云音一下午又是做青团又是做澄粉的,但时间还早的很,距离吃晚食还有一段时间。不过干体力劳动的人就是容易饿,这时候吃点点心填填肚子刚刚好。
张林洗了手坐在田边,拿过冒着清香的青团道:“云娘子,这是你们家乡的特産吗?寒食节吃这个?”
云音也拿了一个道:“嗯,这是我家乡的特色,清明节吃青团,你尝尝看好不好吃。这是甜口馅的,其实还能做咸口的,今年先吃这个馅的,等明年我再多做几个馅。”
张林咬一口吃下,眯了眯眼後又再咬一大口道:“甜口的就很好吃了,这是红豆做的吗?真甜啊,真是太好吃了。”
“好吃多吃点吧,我做了好多,明日我上午还要做一些。那些你明日去镇上买祭祀用品时,帮我给阿蔓姐送去。让她也尝尝我家乡那边的美食。还有钱嫂子那边也要送一些。”
张林一口接一口吃着青团,他点头道:“我知道了,我明日一早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