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桃花酒人闲便易生事端。
赶走了张大脚几人,衆人一片欢腾,仿佛打了场胜仗般,连上山干活都特别有力气。
十个人用了三天就锄完草,衆人依孟榆吩咐,将疏下来的桃花装到篮子里,两百多棵桃树足足装了二十多篮桃花。
孟榆将这些桃花清洗干净後阴干,分装到坛子里,再倒进做好的烧酒,密封发酵。
如今是春季,涿山还没有多少果实,唯有几棵桑树挂了满枝的桑果,只是未经打理过,有一部分桑果都被虫子咬烂,孟榆干脆让人挑着好的桑果摘回来,顺道也酿了几坛桑葚酒。
接下来的两个月,任铃带着雇工每天都是锄草丶施肥丶修剪丶捉虫,有些能干的,认领了三十棵果树,每一棵都打理得极好。
孟榆时常戴着草帽上山查看,临近夏季,太阳愈发猛烈,雨水渐多,相继而来的各种虫害也在冒头,虫子也还好说,气温一高也就热死了,最令她头疼的是天上飞的鸟儿。
夏初正是坐果之时,很多果子才结出来,就被鸟儿戳了个洞,蜜汁流出,自然也吸引了大批虫子。
这儿又没前世那般的防虫药,孟榆只好让人连夜织了上百个稻草人挂在树枝上,以此来驱赶鸟儿。
等到了果实丰收季节,她手里的二百八十多两也用得七七八八了,若没收入,只怕连下月的工钱都发不出了。
所幸酿了两个多月,酒窖里的那几十坛桃花酒也可以出售了,但上哪儿找买家又是一个问题。
酒馆和茶楼大多都有固定的进货渠道,她若上门推销,只怕别人未必肯要。
然转念一想,孟榆又觉她还没上门试过,又怎知不行?所以次日她和任铃就抱了一坛酒到镇上各大酒馆丶茶楼进行推销。
小二正擦着桌子,看到她们抱着酒坛进来,便以为她们是来吃饭的,脸上立刻堆起笑,乐呵呵地上前:“两位客官想吃点什麽?我们店儿有……”
“我们不是来吃饭的,你们掌柜的在麽?”任铃就笑着打断他,抱着酒坛朝他擡了下,“我们酿了桃花酒,想让他尝尝,若觉合适……”
没等她说完,小二的脸色就黑了,把搭在肩上的白布拿抽下来,朝她们甩了甩,满脸不耐:“既然不是来吃饭的,就走走走,我们掌柜忙着呢,没这个闲心见你们。”
两人被推出了门,略有些颓靡地相视一笑,可很快又振作起精神,这家不行,就下一家。
不想走了一上午,将附近几条街的酒馆丶茶楼都问了遍,无一例外都是连掌柜的面儿也没见上,就被赶了出来。
烈日当空,暑热难耐,蝉鸣聒噪入耳。
两人的後背俱湿,额上沁出的汗需要不停地擡袖擦拭才不至于渗进眼里。
孟榆又饿又渴,想到早起时家里还剩了两碗米汤,便打算回去热热吃了,权当午饭,可偏头就看到任铃满头大汗,忽然忆起这一路过来她竟也没有半点怨言。
恰逢路过卖馄饨的小摊儿,她伸进兜里拎了拎,便忙拉她坐下:“太饿了,我们吃碗馄饨再回去。”
走了一上午,双腿又酸又痛,一沾到凳子,身子就累得不肯动了般,任铃仍强撑着站起,笑道:“费这个钱作什麽?我婆母今儿做了韭菜馒头,想来也预了你的份儿,我们回去再吃。”
孟榆如今是什麽光景,她一清二楚,兜里那几个钱全投进涿山了,哪里还剩什麽?就连他们每月的工钱也都是她节衣缩食丶东拼西凑地省俭出来的。“你放心,吃馄饨的钱我还是有的。”孟榆莞尔擡手,拉着她重新坐下,叫了两碗馄饨,还顺道让店家多拿了两个碗。
桃花酒酿了将近三个月,倒出来的刹那,香醇扑鼻。
孟榆碰了下她的碗,莞尔擡手:“既卖不出去,留着我们自己喝,也不算浪费。”
她笑得开怀,没有半点苦涩,宽慰的话到了嘴边也没能说出口,任铃只好拿起碗和她碰了下。
酒香浓厚馥郁,含着桃花的纯香,入口没多久,辛辣和灼烫感渐渐转变为绵软丶柔滑,喝了一口还觉不够,再喝再品,愈觉酒味香醇滋润,愈喝愈觉食欲倍增。
每到金秋时节,任铃的婆母也会酿上一坛酒,埋在树下,等到了年底,除夕夜团圆饭时,便会挖出来,配着菜喝着酒,守岁一整晚。
只是她婆母酿的酒着实比不上这个,她喝了两口便腻了。
许是因为喝了酒,也许是因为太饿,馄饨一端上来,两人话不多说,埋头就干。
“姑娘是在哪儿买的桃花酒?好香,我也想买一坛回去尝尝。”汤锅散着氤氲雾气,店家清洗着蔬菜,忽然来了句。
孟榆舀着馄饨的手一顿,擡起头,正好和任铃的目光相撞。
***
酒窖的二十多坛酒一下被清空了,一家卖烧鸡的小摊买了十几坛,剩下的被另一家小炒摊儿的全包了。
两个摊主都和孟榆约好,若这桃花酒好卖,明年还订。
谁知才过了没两天,小炒摊儿的葛伯就上门了:“席姑娘你是没看见,你酿的桃花酒一打开,街上的人闻着味儿就来了,这两日我摊上的客人比往日多了几倍,你这儿除了桃花酒,可还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