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洗白计划[穿书 > 第13章 漱玉集 珠玑凝蕙质锦绣溢兰香(第1页)

第13章 漱玉集 珠玑凝蕙质锦绣溢兰香(第1页)

第13章漱玉集珠玑凝蕙质,锦绣溢兰香。……

翌日,晨雀啼鸣如常。

苏锦绣睁眼,额间的胀痛还未散去,昨夜争执的馀味却先漫上心头。

叹息罢,素手纤纤掀开罗帐银鈎,姜桂的辛香便钻入鼻端。

苏锦绣好奇寻源,只见床头小凳的托盘上,一盏霁蓝釉白瓷碗里盛着姜汤,热气袅袅氤氲。端起欲饮,方见一张素笺压在碗底,是闻时钦那手遒劲的行书。

“晨食在镬中温着。”

寥寥数字,竟让她鼻尖微酸,细细再想,昨日之事她也有错,是而匆匆净了手,换上一身豆绿绫裙,想着去寻闻时钦致歉。

然而她转遍了整个院子,青砖角丶绣架旁,连柴房的门都推开看过,却始终没见闻时钦的身影。

竈上温着的真君粥还冒热气,就着他留的瓜齑吃下,又端起那碗温度刚好的姜汤一饮而尽。想来是算着她醒的时辰热过,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愧疚却在心头愈沉。

离漱玉诗会只剩三日,左右寻不到闻时钦,她便转身坐回绣架前。

架上搭着的云墨山水裙已绣出大半,裙上风物仿的是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以墨色丝线为底,用银灰丶石青细细晕染,针脚起落间,泼墨入绢,山水跃然。

她故意绣到暮色四合,累极了就坐在矮凳上打盹,想等闻时钦回来,却终究抵不过困意,歪着头睡着了。

再醒来时天已微亮,她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被角严严实实地掖着,才知他昨夜回来过。

竈房里又有新熬的姜汤丶温着的琼酥叶和梳儿印,房里连她绣到一半的杂乱丝线也都按颜色排好,可他又不见了踪影。

这般过了两日,闻时钦总在她睡时归来,醒前离去。

苏锦绣一边绣着山水裙上的渔舟晚唱,一边忍不住猜他在忙些什麽。

第三日清晨,泼墨裙的最後一片远山落定。

苏锦绣放下绣针,一阵咳嗽紧过一阵,虽有姜汤暖身,她还是染上了轻微风寒。

看着裙上完整的潇湘景致,她心里忽然发空,格外念着闻时钦的好。

大抵人总是在脆弱时,才懂得把寻常日子里的暖意,挂念出来当慰藉。

第四日,苏锦绣无心上妆,只取妆奁中那盒玉女桃花霜薄薄涂了一层便罢,又着了身嫩麹罗裙,腰间碧带轻束,外罩纱衣,气韵飘渺如仙,戴上幂篱,径直往漱玉诗会举办地清晖榭而去。

入内後苏锦绣未凑热闹,只拣榭内角落蒲团坐下,静看案上墨痕。

这便是汴京每半年一次的漱玉诗会,无需拜帖,不问出身,只要胸有文墨皆可入内,久而久之成了文人墨客争相赴会的雅事,更有“一席漱玉,名动京华”的说法。

席间佳作则会收录进刊印的《漱玉集》,这诗集常成为汴京街头巷尾传唱的风雅谈资,上至贵胄下至市井,皆以能入集为荣。

榭外忽然起了阵轻风,携着满池荷香掠过朱栏,衆人下意识擡眼望去,只见玉笙踩着碎步而来。前两场比试中,她以锦心绣口的才情攫住全场目光,此刻要做最後一场知己赏评,竟特意换了身别样行头。

那是件云墨山水裙,绢面上近水含烟,墨色浓淡间藏着孤舟蓑笠翁的清寂,又透着行到水穷处的疏朗,恰好扣住了题眼。

她行至榭中琴案前,屈膝坐下,素手轻擡,便有泠泠琴音流淌而出。

眼前人丶衣上景丶指间音,雅韵天成。

“好一个琴画相融!”人群里忽然有人开口,正是如今风头正劲的诗人元徵明,他端着酒盏起身,笑着摇头:“方才还愁没个由头赠诗,这下倒有了。”

只见他略一沉吟,声音朗然:“墨染潇湘缀素裙,指尖琴韵落行云。不施粉黛添娇色,自有清光映榭群。知己同评诗画意,才情暗与雅风分。休言风月输鸿儒,一曲能令四座闻。”

诗句刚落,满榭顿时爆了声好。玉笙的琴音刚好收在尾音,她擡眸望向元徵明,眼底脉脉:“元兄这诗,倒比我自己还懂这身裙丶这曲琴。”

元徵明笑着举杯:“你我相交多年,若连这点心意都品不出,倒枉称知己了。”

诗会既散,玉笙携着苏锦绣的手向外行,语气里满是赞叹:“锦绣,你真是个经商的好料子。我方才那几身绣衣,已被文人们写入诗集,我也依你所嘱,将华韵阁苏娘子的名头顺势传开,明日阁中订单定要盈门了!”

苏锦绣莞尔温声道:“你是最大的功臣,往後你要多少绣裳,我便给你做多少。”

玉笙激动得当即抱住她,方才诗会上的温恭自虚荡然无存,惹得苏锦绣哭笑不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