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宋新苒辞职的时候,她还以为摆摊没出路,现在人家出路比谁都好。
放学铃一打响,三中的学生就跑了出来,关东煮摊不多时就围满了人。
“阿姨,我要一块钱关东煮!”
陈静芳赶忙“哎”了声:“同学你要哪些东西?”
学生好奇:“阿姨,你是新来的阿姨吗?”
宋新苒提示道:“这样要一块钱的就是每样来一点,凑到一块钱就行。”
陈静芳一边装一边说:“我是来帮忙的。”
“太好了!”有学生说,“很久以前钵钵鸡的时候也有两个阿姨在卖呢,现在也是两个,再也不担心阿姨不干了。”
宋新苒没想到他们年纪小小还有这种顾虑,笑道:“你们喜欢吃我就做,不干那天还远得很。”
一学生说:“其他小摊都是两个人一起,只有阿姨你这里一个人,我都怕你太忙不想干了,因为我也是这样,作业太多就不想做了,直接放弃。”
宋新苒说:“有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在,我怎麽会不想干呢。”
“阿姨你好肉麻。”一名学生哈哈笑着说。
“阿姨,可爱是夸小孩子的,我们都十三岁了!”
宋新苒心道,你们夸关东煮好吃的时候更肉麻呢,自己能说得多,别人一说就笑。真是一群小孩子。
陈静芳也暗暗惊讶,她以前没摆过摊,做过生意,但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听别人说过,做生意最难对付的就是顾客,都说什麽顾客是上帝,这群上帝是只想低价格买好东西,有些人难缠得很。
但宋新苒的生意好像不是这样,这些学生无比爽快,给钱比大人还洒脱,从不会讲价,而且大部分人都不单点什麽,都让来多少钱,随便装。
陈静芳也没图方便只给人家凑齐一种了事,对于这种几块钱一份的,差不多把每个品类食材往碗里装点,力求一个平均。
宋新苒收钱补钱,两人搭配下来,果然速度快了不少。
忙得像打仗一样的一小时过去,学生们又回了学校,陈静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宋新苒给她递了一瓶水:“辛苦了。”
陈静芳笑笑:“这有什麽辛苦的,比玻璃厂里的活轻松多了,这些小客人也挺好打交道,一点不挑。”
“还有东西吗?”这时摊前忽然来了个五十来岁的大娘,手里牵着个小孩。
陈静芳立马站了起来,笑脸相迎:“有,大娘你要买点什麽?”
“给我孙女买。”大娘眯着眼睛挑剔看了看,“你这什麽东西,干不干净哦。”
“干净的,我们自己都在吃呢。”陈静芳拿起小碗,给自己夹了块木耳,“这是我们一大早去菜市场买的,新鲜得嘞。”
“奶奶,我要吃。”小姑娘闻见味也馋了。
大娘拍了拍小姑娘的手,问:“怎麽卖的啊?”
陈静芳说:“这个桶里的素菜两毛一串,荤菜四毛一串,这个桶里肉丸一毛一颗……”
“这麽贵啊!”大娘咋舌,“你这东西是金子做的吗?几块萝卜就敢卖两毛,菜市场一斤才三毛,能买两三个了!”
陈静芳心中不满,笑容却不变:“大娘,这汤底是我们专门熬的鸡汤,而且里面还放了人参松菌,在城里买的一两百一斤呢,这个价格卖我们都不赚钱的,想着在学校门口给孩子们补补身体。”
“奶奶,给我买嘛。”孙女闻着味不断吞口水,再次央求。
大娘撇撇嘴,往汤锅里看了好几眼。
陈静芳说:“我们每天来摆摊,你看都快卖完了。”
大娘总算说:“行吧,给我装一块钱。”
“好嘞。”陈静芳很快装好,递给大娘,“大娘你慢走。”
大娘牵着小姑娘的手走了,小姑娘迫不及待吃了起来,还能听见声音回荡过来:“奶奶真好吃!”
“你吃吧,一块钱呢,这东西真贵吃。”
陈静芳松了口气。
宋新苒打趣道:“静芳,你还挺会做生意的呀,把大娘都说动了,真是舌灿莲花。”
“什麽莲花哟。”陈静芳说,“不过是平时买东西的时候,听那些卖东西的也这样说。”
宋新苒问:“静芳,你找到合适的工作了吗?”
陈静芳说:“还没呢。”
“那你愿意来我这里帮忙吗?”宋新苒说,“工资600一个月,跟玻璃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