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重生小中医回六零年代 > 第58章 喜获房契启新院 突接通知赴王叔宴(第1页)

第58章 喜获房契启新院 突接通知赴王叔宴(第1页)

“不够吃的话,有人会去鸽子市买粮。”陈墨靠在沙上,指尖轻轻摩挲着书页,语气平淡——他知道鸽子市的存在,却从没去过,毕竟家里不缺粮,犯不着冒风险。

丁秋楠放下手里的针线,眼睛里满是好奇:“鸽子市还能买粮食?我还以为只能买到肉、鸡、鸡蛋这些稀罕物呢。”她从小在干部家庭长大,家里四个人都有定量粮票,从没为粮食过愁,对“鸽子市”的印象,只停留在偶尔听邻居说“能买到紧俏货”的层面。

陈墨忍不住看了她一眼,随即反应过来——丁秋楠以前根本不用操心粮食问题,不知道也正常。他放下书,耐心解释:“鸽子市能买的东西多着呢,粮食、布匹、煤球,甚至连粮票、布票这些票据,都有人偷偷倒卖。不过买粮食还好,就算被抓到,也就是批评教育、没收东西;要是倒卖票据,那可是大事,严重的要坐牢。”

“那你去过鸽子市吗?”丁秋楠突然坐直身子,眼神里带着担忧——她怕陈墨为了省钱,去那种地方冒险。

“我去那干嘛?”陈墨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咱家粮票够吃,肉票、布票也不缺,犯不着去冒那个险。我都是听院里三大爷说的,他去过几次,买过些便宜的红薯干。”

两人又坐在沙上聊了会儿,小黑趴在脚边打盹,客厅里的蜂窝煤炉烧得正旺,暖融融的。眼看快到十点,丁秋楠打了个哈欠:“时间不早了,该睡觉了,明天还要上班呢。”陈墨点点头,和她一起洗漱完毕,上了二楼卧室——被窝里早就被陈墨用热水袋焐得暖暖的,丁秋楠缩进去,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陈墨到医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外科药房跑。他记得昨天跟丁秋楠聊起“药棉当卫生用品”的事,今天特意来试试效果。外科的护士张姐是他的老熟人,看到他进来,笑着打趣:“陈大夫,今天怎么有空来外科药房?是来借药,还是来‘蹭’东西?”

“张姐,跟您借点药棉卷,我媳妇快来事了,想试试用这个,比布带子干净。”陈墨有点不好意思,递过去一根烟,“您放心,就借一点,不白拿。”

张姐接过烟,从柜子里拿出一捆药棉卷——白色的棉卷裹在硬纸筒上,蓬松柔软,吸水性看着就好。“拿去吧,这东西不值钱,不过你可得跟你媳妇说,用的时候多叠几层,不然不顶用。”她又多拿了两卷,塞进陈墨手里,“给你凑十卷,够她用一阵子了。这玩意对外不卖,也就你是医院的人,换别人来,我可不敢给。”

“太谢谢您了,张姐!”陈墨连声道谢,拿着药棉卷回到办公室。他关上门,拿出一卷药棉,小心翼翼地展开——棉卷薄薄的,展开后有半米长。他试着叠了四层,用手按了按,厚度刚好,吸水性也不错,心里暗暗高兴:这样丁秋楠用着肯定方便,脏了直接扔,比洗布带子省事多了。

只是当他看到药棉卷的价格标签时,忍不住皱了皱眉——一卷就要一块钱,十卷就是十块,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他赶紧把标签撕下来,心想:回去可不能跟丁秋楠说价格,不然又要被她念叨“乱花钱”。

天冷了,来看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中医科的诊室里,每天都挤满了患者——有咳嗽烧的,有关节疼的,还有来调理身体的。陈墨从早忙到晚,中间还被内科叫去参加了两次会诊。现在中医科的院内会诊,只要陈墨在,梁明远主任基本都让他去,另外几个大夫也乐得多些时间看书、休息,陈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科室里的“顶梁柱”。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陈墨正整理病历,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陈琴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小墨,出来一下。”她的声音带着点急促,显然是特意绕路过来的。

陈墨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跟着她走到走廊尽头。陈琴从信封里掏出两张叠得整齐的纸,还有一串铜钥匙,递到他手里:“这是东四胡同那个院子的地契、房契,钥匙也给你。你现在就可以叫富老大动工了,缺什么材料,直接找你姐夫王建军,他认识物资局的人,能弄到平价的。”

陈墨接过纸和钥匙,手指触到地契上烫金的“北京市房地产所有证”字样,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暖流。他展开地契,上面清晰地写着“产权人:陈墨、丁秋楠”,地址是“东四胡同号”,还有街道办和区里的红色公章,盖得清清楚楚。“姐,您真是我亲姐!”他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伸手想抱陈琴,又赶紧收回手——怕被同事看到笑话。

“少跟我来这套!”陈琴笑着打了他一下,语气却满是疼惜,“地契和房契一定要保管好,丢了补办可麻烦了。富老大动工的时候,你多去盯着点,别让他偷工减料。”

“我知道!您放心,我肯定天天去看。”陈墨把地契、房契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又拍了拍——生怕掉了,“姐,您进来坐会儿,喝杯水再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了,都快六点了,我得赶紧回去,你姐夫还等着我做饭呢。”陈琴推着自行车,又叮嘱道,“周末休息的时候,带上秋楠来家里吃饭,你姐夫买了只鸡,给你们补补。”

“好!我一定带秋楠去!”陈墨看着姐姐的背影消失在医院大门外,才转身回办公室——他现在恨不得立刻下班,把地契拿给丁秋楠看,让她也高兴高兴。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清晨的胡同里,已经有了年味——家家户户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孩子们穿着新棉袄,在路边放着小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丁秋楠穿着厚厚的军绿色棉大衣,戴着栽绒棉帽,手里攥着自行车钥匙,准备出门上班。陈墨跟在她身后,像个“老妈妈”一样反复叮嘱:“路上骑慢点,昨天刚下过雪,路面滑,别着急,迟到了也没事。”

前两天丁秋楠骑车时,因为路面结冰摔了一跤——幸好冬天穿得厚,只擦破了点皮,却把陈墨心疼坏了。这两天只要丁秋楠骑自行车,他就跟在后面念叨,丁秋楠既感动又觉得好笑:“知道啦!我又不是小孩子,会小心的。你快回去吧,别冻着了。”

陈墨站在院门口,看着丁秋楠骑车走远,才转身喊:“小黑,回来!”——现在丁秋楠只要出门,小黑就会追着自行车跑,一直送到胡同口,看着她转弯才肯回来。陈墨每天上班时,都会把小黑关在家里,怕它跑丢;下班回来打开门,小黑第一时间就会冲到院门口,蹲在那里等丁秋楠,直到她回来才肯进屋。

小黑摇着尾巴跑回来,用头蹭了蹭陈墨的裤腿。陈墨摸了摸它的头,转身进了屋——他今天上班打算走路去,一是天冷想活动活动,二是自行车让丁秋楠骑走了,自己走着也自在。

来到协和医院中医科办公室,刚推开门,就看到罗启成正在收拾东西。“陈大夫,早!”罗启成抬起头,脸上满是笑意,“等会儿我出去买点年货,梁主任要是过来了,你帮我跟他说一声,我半小时就回来。”

“行,你去吧,放心。”陈墨点点头,看着罗启成兴高采烈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罗启成去年十一月的评级考核通过了,工资从五十六块涨到了七十二块,家里日子宽裕了不少,今年过年,终于敢大方地买年货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