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战後心理综合症
掌声散去,会议室里灯光一缓,投影幕缓缓升起。主持人清了清嗓子:“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有问题的同仁请举手示意。”
温倪点了第一排的一位骨科副主任,那人开门见山:“我直接说呀,听起来你们的流程很完整,但落地很难。病区节奏快,哪有那麽多时间做心理筛查?另外,一旦筛查出高风险,谁负责?骨科?还是你们机构?到时候谁来背质控?”
“这是个核心问题。”温倪避开追光灯往前走了一步,缓缓道来:“静和桥项目初期,会先在创伤骨科与神经外科试点。流程是:入院72小时内由护士完成两项量表,PTSD筛查和抑郁筛查,整个过程不超过7分钟。如果结果显示异常,我们团队的心理咨询师会在24小时内到床旁评估,给出一级干预建议与风险分级。”
看着大家听的认真,温倪继续解释道:“质控归口我们项目组,有专人对接,治疗责任则按照‘谁的病人谁负责’的原则不动,心理干预属于协作项,出院後由我们也会提供随访。换句话说——骨科不用‘多背锅’,我们来接住这个‘锅’。”她说到“锅”的时候轻轻一笑,底下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
在几个提问过後,主持人宣布提问结束,随即是短暂的茶歇和项目报名。会议一散,人群热闹起来。有人围向前排,有人则取杯咖啡然後回归工作岗位。
周衡把纸杯一撇:“哎呦我去,本来是过来凑数,结果给我听燃了。”他伸长脖子看台上,“诶诶,我去报名了啊,说不定能和那个小姐姐认识一下。”周衡便是刚才坐在褚知聿身旁的那位男医生。
“你正经点,人家是在工作。”褚知聿把工牌往衣兜里一塞,语气平平,起身就要离开。
周衡嘿嘿一笑,手脚利落地往前穿。人群里,温倪在桌子旁,她正低着头把一叠资料分给要报名的医生。灯光从侧面打下来显得她眉眼温和,和刚才台上的凌厉不同。
她擡头,注意到褚知聿正站在不远处,目光只是轻轻一顿,随後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这是那晚他们接吻之後的第一次正式会面,尴尬还是有的。
褚知聿还没来得及说什麽,就见周衡眼巴巴地凑过去,脸上写着迫不及待:“您好呀,我想报名,需要填什麽?”
他那股子殷勤劲儿,看得褚知聿眉心微蹙,胸口一紧,心底生出一种不合逻辑的危机感。没再犹豫,他径直走过去直接站在她和周衡中间说道:“温倪,我参加。”
温倪一愣,手里的笔微微停顿了一下,却什麽也没问,直接把报名表推到他的面前,又顺手也给了周衡一张。
周衡一边填表一边小声的对褚知聿球迷:“哎哟,老褚,原来你们认识啊?早说嘛!”说这话时,他心里还暗自窃喜——有熟人牵线,自己以後参加项目,见到这位小姐姐的机会岂不是更多?
褚知聿没接话,只把笔盖扣上,动作干净利落。温倪擡眼看他一瞬,只接过他递来的两张报名表。
“项目不错,我会跟没有来听报告的同事们推荐下的,让他们也参与进来。”
“谢谢。”
褚知聿本来还想说些什麽,但他的手机在口袋里不断震动,是病房的电话。他侧身接起:“……好,我马上上去……嗯,先做冰敷吧。”
挂了电话,他看她:“我得去一趟病房,你怎麽过来的?”
她点头,“我开车来的,你先去忙吧。”
“好吧,那我走了。”临走还不忘一把搂走站在原地的周衡,“走吧!都报完名了还赖这干嘛!”
“……诶诶,别把我头发弄乱啊。下次有缘再见哈!拜拜!”周衡离开前还不忘热情地与温倪告别。
不到几日项目便正式啓动。报名的医生超过想象,甚至连同群里“吐槽”的几位,也得益于褚知聿的推荐。温倪的团队每周会去到医院两次,每次会待上半天或一天,剩下的时间都是抽空在线上完成对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需求再介入。
病区里挂起了新的小卡片,“夜间急反处置清单”丶“呼吸节律指南”丶“家属陪伴注意三条”等等,连护士站旁边的白板多了一列关于“静和桥”的介绍。
项目伊始,温倪费心些许,处理完自己在心桥的事情之後便会去医院待着,随时待命。这天褚知聿带着几个实习生去巡房,便问她要不要也跟着一起。
36床的病房里,光线被厚重的窗帘分成几块冷硬的格子,落在老人苍白的脸上。他躺着,头偏向一侧,鼻梁挺直,眼神透露着不安宁。
赵老爷子今年八十五岁,年轻时是在西南边防当过兵。前不久,他的左股骨因一次摔倒断裂。但因年纪大丶心肺功能有限,医生初步选择了保守治疗:牵引固定丶严格卧床,家属协助翻身丶拍背预防褥疮。
然而三天过去,情况并不理想。赵老爷子呼吸急促,翻身时痛得咬牙切齿,下肢牵引让他夜不能寐。
“爸,要不……还是考虑下医生说的方案?”女儿小声劝,神色为难。
“胡说!”老兵猛地一挥手,动作过猛牵动疼痛,额头冷汗直冒。他喘息着,声音嘶哑,“开刀?开刀就是把我往鬼门关里推!我能忍,我熬得住。”
褚知聿沉着看了他一眼,跟老人家耐心解释:“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您现在的身体状况,拖得越久并发症风险越高。手术并不是强迫您,而是为了让您早点下床,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