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人揣度肃王意图之时,房门被轻轻敲响。门外传来肃王贴身太监那独特的尖细嗓音:“顾将军,林县主,王爷有请。”
来了!肃王终于要摊牌了!
顾长渊与林婉清整理了一下衣袍,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然。是福是祸,终需面对。
两人在侍卫的“护送”下,再次来到肃王书房。书房内依旧只有肃王一人,他背对着他们,望着墙上一幅北疆舆图,不知在想些什么。
“末将(臣女)参见王爷。”二人行礼。
肃王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他们,最后落在顾长渊脸上,淡淡道:“顾将军,伤势可有好转?”
“劳王爷挂心,略有好转,但仍需静养。”顾长渊谨慎应答。
“嗯。”肃王踱步到案前,拿起一份文书,却没有打开,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封面,“京师来了消息,太子殿下……突恶疾,昏迷不醒。”
他直接说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顾长渊和林婉清的反应。
顾长渊身体微微一震,脸上适时地露出震惊与悲痛之色,踉跄一下,被林婉清扶住。林婉清也适时地眼圈红,声音哽咽:“殿下……怎会如此……”
他们的反应,半真半假。震惊悲痛是真,但更多的是一种了然和警惕。
肃王将他们的神色尽收眼底,不置可否,继续道:“太子乃国本,突然病重,朝野震动。陛下忧心如焚,已下旨广召名医。然,国不可一日无储君,朝中如今……暗流汹涌啊。”
他话中有话,目光意味深长。
“王爷,”顾长渊稳住心神,沉声道,“太子殿下仁德,定能逢凶化吉。末将等远在边关,唯愿殿下早日康复,稳定朝纲。”
“希望如此吧。”肃王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他话锋一转,突然问道:“顾将军,林县主,你二人以为,赵安国一案,如今该如何了结?”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在太子倒台的这个敏感时刻,问他们如何了结此案,无异于问他们如何选择站队!是坚持追查到底,可能牵扯出更多对太子不利的证据?还是就此罢手,将案子定性为赵安国个人通敌,尽快结案,以稳定局势?
顾长渊与林婉清心中雪亮。肃王这是在逼他们表态,也是在试探他们的价值。
顾长渊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坦荡地迎向肃王:“王爷明鉴!赵安国通敌卖国,证据确凿,其背后是否另有主使,亦需查清,以正国法,以安民心!此案关乎北疆安危,关乎阵亡将士英灵,岂可因一人之事而草率了结?末将以为,当秉公处理,一查到底!无论涉及何人,皆应依法严惩!”
他选择了硬扛到底!既表明了依法办事的态度,也隐晦地表达了不会因太子病重而屈服,更要追查“鹞鹰”的决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婉清也紧接着道:“臣女附议!北疆将士血战守土,岂容宵小构陷?真相大白,方能告慰亡魂,稳定军心民心!”
肃王静静地看着他们,书房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他深邃难测的眼眸。
许久,肃王嘴角微微勾起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弧度,似欣赏,似嘲讽,又似某种决断。
“好一个‘秉公处理’,‘一查到底’。”他轻轻放下手中的文书,缓缓道,“既然如此,你二人,便随本王回京吧。此案,终究需在朝堂之上,做个了断。”
回京?!
顾长渊与林婉清心中剧震!肃王竟要带他们回京?!这是要将他们置于风口浪尖,还是……真的要借他们之手,在京师掀起更大的风浪?
但无论如何,离开绥远卫这个是非之地,或许能暂离高文渊的明枪暗箭,但也意味着将直接卷入京师那更凶险的权力漩涡!
“末将(臣女)……遵命。”两人压下心中惊涛,躬身应道。他们已没有选择。
“三日后启程。”肃王摆摆手,“下去准备吧。记住,本王只要……真相。”
最后两个字,他咬得极重。
顾长渊与林婉清退出书房,回到内院,心情前所未有的沉重。回京,是机遇,更是巨大的危险。而肃王那句“只要真相”,又藏着多少玄机?
“看来,肃王是打算用我们这步棋了。”顾长渊沉声道。
“鹞鹰在京师,我们此去,是自投罗网,还是……直捣黄龙?”林婉清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窗外,北风呼啸,卷起漫天沙尘。一场席卷朝野的风暴,即将拉开序幕。而他们,已被推向了风暴的最中心。
喜欢古代第一助产士请大家收藏:dududu古代第一助产士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