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一挽长发定终身笔趣阁 > 第57章 茶宴 她最不待见的人不正是你吗(第2页)

第57章 茶宴 她最不待见的人不正是你吗(第2页)

谢文珺:“坐。”

临夏刺史与司户站得最近,搓一下手心,全是汗。

“新皇亲自率军北上讨逆,诸位大人尽心尽力筹措军资,功不可没,本宫诏诸位前来,是为代三哥论功行赏!从龙之功,如此赫赫功劳,理当福荫子孙,诸位大人家眷丶旁亲皆属有功之臣,只管呈报上来,分茅赐土丶计勋行封之事本宫自有考量。”

听到这,经验老道些的官员已经长舒了口气。

又是囚车又是布兵搞出这麽大阵仗,只是代新皇来笼络人心的,前头先给个下马威。虽有些手段,可多说些话便露了底。

厅下叨咕一阵儿。

有人道:“臣等感皇上恩德,可田畴归户部管,没有户部的田册,长公主殿下可知哪些地能拿出来封赏?荫官需经吏部盖印,户部与吏部的册印都在庸都,长公主殿下所言分茅赐土丶计勋行封可别是一纸空文。”

“本宫养在先太子身边,在东宫长大,诸位可还记得宣元十六年末至十七年,不少高义之士自愿将名下私産奉公,以缓国之危难,那年朝廷收上来多少田亩丶盐铁矿,没有比本宫更清楚的!自然,谁自诩聪明绝顶,耍手段避了过去,本宫心里也有本账。”

谢文珺玉手在扶手上微微施力,犹如苏醒的凤从巢xue中起身,烟云过眼般一扫,带起一股凉意从衆人脊骨蹿升。

“农桑署必定重立!先太子设农桑署多年,说废就废,朝令夕改,往後朝廷政令如何令百姓信服?”

衆官沉默不言,都在静悄悄埋头算账,心中像长了算盘,算盘珠子一刻不停地拨。

“诸位也不想新帝还没打到庸都坐上龙椅,便遭万民唾骂罢?与民离心,君威不存,诸位为新朝股肱之臣,何以立身?”

茶喝了,话也说了,谢文珺便往外赶客了。

“今日的茶诸位大人品得不尽兴,本宫备了茶团,诸位带回去细品,可别辜负了这上好的茶。荣隽,好好地护送各位大人回府。”

出府时停在那里的大囚车已不见了,候了两排车舆,车夫等在马车旁,人手捧着一团明黄锦帛包裹的紫笋龙茶。

荣隽送行至府门外,道:“各位大人,恕不远送。”

一行人纷纷回了礼。

待荣隽回了王府,他们便言三语四地议论起来。

“子孙家眷皆受恩德,长公主行事不可谓不大气!可筹措军费的又不止我们临夏一个州,还有其他州丶郡的同僚,这是一笔大账,长公主拿得出来那麽多地来分吗?”

“能吧!你忘了前些年头先太子……”

说得好听,哪有什麽高义之士自愿将财産奉公?

先太子与张相令天下豪绅迁徙至庸都的河芦镇上,驻军把守,昼夜监视。有些个家大业大的为了不挪窝都忙着贱卖産业,可穷人买不起,富人不敢要,实在没法子了,就只得上交官府,还能落一官府的褒奖文书。

可谓天下富人之财尽入国库。

如此一算,分发赏赐些田亩,添些官位以彰显新皇恩德,倒不至于赖账。

“那这官位?”

“稠了加水,稀了加米,从前哪有什麽农桑署?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何愁缺官位?”

这些日子他们交出去的钱不是个小数目,好不容易巴望着农桑署废黜,还指望大捞一笔回回血,农桑署若重设,哪还有更好的财路?

江宁长公主赏赐下来,抵一部分,又给子孙小辈授官,这一算便都识趣,吃些亏只当是给自家人换了官职,免得最後两手空空什麽也落不着。

茶喝得还算愉快,于是各位命官返家後连夜啓书上表。

谢文珺宿在王府竹苑。

风雅之所,园中栽种着一片篁竹林,篁竹小筑隐在绿竹之下,古朴雅致。

谢文珺选此处只看上一个好处t,那就是竹苑既通内苑,又通外庭。

晚间,篁竹小筑燃起明灯,竹影婆娑。

陈滦身後跟着几个身穿阑衫书生模样的人,穿林走过竹下的石板路,路不算窄,容得下两人并肩。

石板缝隙中趴着绿绒绒的青苔。

走到一半,就听见谷燮的声音从窗缝里荡出:“八竿子打不着!但凡沾点亲带点故的,都添到名册里了。”

谢文珺埋头坐在一堆名册里,把玩着陈良玉给她的铁錽信筒。她没看出信筒是用什麽所铸,非铁非铜,亦非金非银,花纹远看平平无奇,近看却是漫天飞矢。

“不怕他们添的人多,只怕他们不敢添。”

谷燮撂了名册:“贪得无厌,尽失文人风骨。”

谢文珺道:“风骨何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