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38章梦中那双眼
桃花街街道往东的尽头是新开门,新开门为缓解御街拥堵而特设,闭门时间比之其他的城门更晚一些,延迟至亥初。
戌时初,桃花街上沿街的灯笼次第亮起,两遍的小贩已支起摊子,吆喝声与笑语声交织,此刻的街面正是热闹的时候。
纪昀便是在此时抵达的清风茶肆,晚间的茶客并不多,他轻车熟路,径直上了二楼,挑了一处他惯常来的雅间位置落座。
此处临着後巷,推开窗,前方便是望仙桥,视野极好。
时值四月中旬,从茶肆二层放眼往前,可瞧见望仙桥畔那株老桃树的全貌。
桃树花期已过,满树绿叶蓁蓁,在檐角灯笼映照下,投下浓密婆娑的暗影,倒比繁花时节更添几分沉静幽深。
清风徐来,楼下袅袅茶香升起,混着桥下流水的清润气息,别有一番远离尘嚣的意趣。
纪昀甫一落座,何浩川便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纪昀是茶肆的熟客,两人前几日又才在济安堂门前见过,何浩川十分自然,张口便问:“公子安好!还是老规矩,给您上一壶上好的浮梁雪毫?”
“有劳。”纪昀微微颔首。
“您稍坐,茶马上就来!”何浩川往日便就一副精神焕发丶朝气十足的模样,但今日瞧着这兴致似乎尤其高。
他凑近说话时,纪昀敏锐地捕捉到一缕极淡却熟悉的清雅香气。
纪昀视线微垂,便见何浩川腰间一左一右悬着两只精巧香囊。
一只为墨绿底绣银丝茶芽,另一只为浅蓝底缀素雅兰草。二者香气相似,闻来皆幽微恬淡,有令人沉心凝神之效。
他兴致勃勃,一边说着,半个身子探出窗外,伸手朝斜前方一指,“就是前头新开张的‘照隅堂’孟掌柜送的,里头添了安神的药材,说是能助眠定神。我这几日用着,夜里睡得可踏实了,效用十分好!”
这香囊是孟玉桐前几日托白芷送来的,墨绿色那只是给父亲的,浅蓝色那只是给他的,说是照隅堂研制的一批安神香囊,送一些给街坊邻居用用。
他欢喜的紧,爱不释手。父亲见他喜欢,便将自己那只也给了他戴着,于是他便这麽日日挂着两只香囊在茶肆里招摇,这几日一寻着空闲就处处显。
只要有人见了问起,他便滔滔不绝地夸起来。
孟玉桐与他而言既是街坊,又是救命恩人,他不能白受恩人恩惠,他可得多替孟掌柜扬扬名。
话说完,瞧见纪昀神色淡淡,他忽然想起什麽似的,才猛地一拍脑门,面露懊恼之色:“哎呀!瞧我这记性!那日我在济安堂见过公子与玉桐姐姐同行,你二人应是旧识,哪里用得着我来介绍。
“想来玉桐姐姐这香囊给桃花街的街坊四邻都送了,您这儿定是……”
他话未说完,便见纪昀已移开视线,眼睫低垂,覆下一小片淡淡的阴影,薄唇微抿,周身气息似乎更冷冽了几分,显然不欲多谈。
“咳,”侍立一旁的云舟适时出声,打断道:“掌柜的,劳烦快些上茶。”
何浩川浑不在意,咧嘴一笑:“好嘞!马上就来!”转身便风风火火地下楼去了。
“公子,”何浩川前脚才走,云舟便忍不住低声嘀咕,“这茶肆小哥同孟姑娘很熟麽?”
那一声声“玉桐姐姐”,听得他浑身起鸡皮疙瘩。
他瞧着也有十七八了吧,也不知害臊,他家小公子都未必这麽叫呢!
纪昀未应,目光投向窗外。
此处视角极佳,不仅将望仙桥景致尽收眼底,更能清晰地俯瞰照隅堂後院。
今夜十四,一轮将满未满的玉盘悬于靛蓝天幕,清辉如练,静静流淌。
大约是为明日开张做着最後的准备,照隅堂後院灯火通明,人影憧憧。搬挪器物丶洒扫庭除的声响夹杂着偶尔的谈笑声,透着一股生机勃勃的忙乱。
小院中央,孟玉桐正立于那株老柿树下。她穿着一身青碧色云纹绫裙,月华如水,倾泻在她身上,为那窈窕身影镀上了一层清冷的银辉,宛如月下初绽的一支亭亭青莲。
她正低声与白芷吩咐着什麽,神色专注而从容。
白芷领命,快步进了大堂,不多时便拿着一个鼓囊囊的荷包出来,要分给崔大成与梅三。
两人连连摆手推拒。孟玉桐又低声说了句什麽,只见那二人相视一笑,这才乐呵呵地拱手接过。
井台边,头戴毡帽的老者正拿着一截枯枝,在地上聚精会神地勾画着什麽图案。
孟玉桐目光掠过,转头对一旁的吴明使了个眼色示意了一下。
吴明立刻会意,噔噔噔跑上小楼,转眼便拿了件外袍下来,兜头罩在吴林身上。
吴林被这突如其来的温暖一惊,手一抖,再睁眼只见地上的图案被吴明一脚踩花了半拉。
老头儿顿时吹胡子瞪眼,抄起那截枯枝就追着孙子满院子跑,引得衆人一阵哄笑。
桂嬷嬷坐在角落的小杌子上,正慢悠悠地碾磨着香料。孟玉桐见状,走到嬷嬷身後,擡手为她揉按着肩颈。
融融月色盛满小院,将院中人的忙碌丶笑语丶嗔怒丶温情一一浸润,鲜活生动。
照隅堂。
纪昀无意识地于唇齿间重复着这个名字,许是被这小院温情所染,眸底罕见掠过一丝淡淡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