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树与花歌曲 > 第110章 手稿中的灵魂呼救8(第1页)

第110章 手稿中的灵魂呼救8(第1页)

守护这片间隙。

这五个字成了他余生的咒语,沉重地镌刻在每一天的清晨和黄昏。

他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用积蓄和一部分张桐匿名留给他的“研究经费”(老馆长显然预料到了什么),在城乡结合部租下了一个独立的旧仓库。这里远离密集的居民区,视野开阔,最重要的是,结构简单。

他改造了这里。墙壁和天花板涂上了最高反射率的纯白色涂料,地面是光滑的浅灰色环氧地坪。照明系统经过精心设计,数十盏大功率、高显色性的led灯被巧妙地布置,确保在任何时候,仓库内部都没有明显的阴影死角,光线均匀得如同手术室。他拆除了所有不必要的家具和装饰,整个空间空旷得像一个现代化的冥想室,或者说,一个针对特定“现象”的隔离病房。

他断绝了大部分不必要的社交,生活简化到极致。食物是标准化的营养剂,娱乐是监控数据和阅读那些不带任何叙事性的技术手册。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严格的心理评估,记录下任何细微的异常——一个不合时宜的恍惚,一个色彩感知的瞬间偏差,甚至是一个毫无来由的、关于旧纸气味的幻觉。

他成了自己这座“白色监狱”的看守和囚徒。

外界关于《未删减的黄昏》的热度渐渐降温,新的文学热点涌现,陈远的名字和那部“杰作”被归入了文学史的一个章节,供人研究和偶尔提及。没有人知道,在城市的边缘,有一个人正为了阻止那“章节”从书中爬出来而耗尽心力。

林默知道自己的状态不正常,这是一种极致的偏执。但他别无选择。他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是那道脆弱的堤坝。每一次日落,他看着窗外天际线染上色彩,都会屏息凝神,仔细分辨那色彩中是否掺杂了一丝不该有的、凝固的昏黄。每一次灯光下,他都会审视自己和其他物体的影子,确认它们的边缘是否依旧清晰稳定。

时间在这种高度警惕的静止中流逝。一年,两年。

仓库的白色墙壁一尘不染,灯光永恒地亮着,驱逐着任何可能滋生异象的昏暗角落。他的生活规律得像原子钟,记录本上除了偶尔因疲劳产生的生理性波动,没有出现任何指向“黄昏”的异常数据。

有时,在极度疲惫的深夜,他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经历真的只是一场过于逼真的噩梦。张桐是病逝的,陈远是正常死亡的文学大师,那个年轻人只是他调查过程中一个精神不稳定的、无关紧要的插曲。

但指尖仿佛还残留着那张纸条的触感,意识深处那道被“刺”撞击留下的隐痛,总是在他即将放松时,出细微的警告。

第三年的一个秋夜,一场罕见的、毫无征兆的强雷暴袭击了城市。狂风呼啸,暴雨如注,闪电如同巨神的鞭子,一次次撕裂漆黑的夜空,震耳欲聋的雷声仿佛要撼动大地。

仓库的灯光在雷暴中剧烈地闪烁了几下,最终还是顽强地稳定下来。备用电源系统自动启动,出低沉的嗡鸣。

林默站在仓库中央,透过特意加固的观察窗,看着外面地狱般的景象。闪电的光芒将世界瞬间染成诡异的青白色,随即又被浓墨般的黑暗吞噬。这种极致的、暴烈的光影交替,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突然,一道前所未有的、几乎连接天地的巨型闪电劈落在不远处的荒野!紧随其后的雷声不再是轰鸣,而是仿佛天空碎裂般的巨响!

在这一瞬间,仓库内稳定均匀的光线,极其短暂地——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秒,甚至更短——扭曲了一下。

不是闪烁,是扭曲。

光线的“质地”生了难以言喻的变化,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拉扯,变得……粘稠了那么一瞬。与此同时,林默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在对面那面纯白的墙壁上,一个原本不该有影子的、绝对光滑的平面,浮现出了一个极其淡薄、几乎无法察觉的、扭曲的轮廓。

像是一个……沙漏的形状?

轮廓一闪即逝,光线恢复了正常。

雷声的余威还在空气中震荡。

林默僵在原地,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冲上头顶,又迅冻结。他猛地扑到监控台前,调取刚才那一瞬间所有传感器的数据记录。

光线强度曲线,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几乎在误差范围内的凹陷。

环境电磁波谱,在特定频段有一个短暂的、尖锐的脉冲。

空气成分分析……没有变化。

红外、声、次声波……所有物理传感器都没有捕捉到任何异常。

只有高灵敏度的光学传感器,记录下了那短暂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光线“质地”变化,以及那个淡薄到近乎噪点的轮廓影像。

不是幻觉。

他调出那个轮廓影像,放大,增强对比度。尽管模糊,但那扭曲的、中央带着一个点的结构,与他记忆中那个沙漏符号,与他描绘过无数次的图案,高度吻合。

它没有消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它只是在更深的地方……沉睡。而外界剧烈的能量扰动,比如这场强的雷暴,足以在现实的结构上撕开极其细微的裂缝,让它……翻个身?或者说,让它存在于另一个维度的“形态”,短暂地在物理世界投下了一抹几乎不可见的“倒影”?

林默感到一阵冰冷的虚脱感,他扶着控制台,才没有让自己倒下。

几年的高度戒备,几年的自我囚禁,换来的不是安全,只是一个假象。那个东西,那个结构,它的存在层级,远他的想象。现实的壁垒,在某种极端条件下,对它而言并非不可穿透。

他走到观察窗前,雷暴还在继续,但势头已开始减弱。城市在雨幕中重新变得模糊。

他知道,自己之前的准备,还远远不够。白色监狱能防御常规的、缓慢的侵蚀,但无法抵挡这种来自宏观物理层面的、暴力撕开的瞬间连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