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全文完
苏隽和宋五嫂的心愿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完成的,相差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苏隽完成心愿的契机在于水运仪象台的建造完成。
因为自由度的限制,他没法去到博物馆那边指导,只是将自己印象中的资料以及一些技术难点给记了下来,然後在线上和博物馆沟通,将东西发给他们。
博物馆那边收到後也十分惊奇。他们求助这位苏子容本来也只是觉得他对古代机械有所了解,但没想到他竟然这麽了解!
在他完成心愿的半个月前,某个国家博物馆,古代科技复原项目工作室内。
空气里弥漫着图纸丶木材和金属屑的味道。项目负责人也是资深机械工程师韩工,正对着正中央巨大的水运仪象台枢轮模型抓头发。
他眉头拧成了死结,指着模型核心处几处联动装置,语气焦躁:
“不对,还是不对!根据我们掌握的文献和现有推演,这个地方的咬合始终存在间隙。用现代精加工当然能解决,但我们要复原的是宋代的技术!以当时的铸造和木工精度,要麽卡死转不动,要麽间隙过大导致漏水,计时精度根本无从谈起。”
北宋的那台水运仪象台应该不至于这麽粗陋。
工作室里一片沉默,大家都被这个核心难题困扰多日。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拿着一叠刚打印出来的资料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不确定的兴奋。
“韩工,那位清河古镇的苏子容,又发来了一些关于枢轮擒纵结构的补充说明。”
枢轮擒纵结构正是他们现在在讨论的问题。
“苏子容?”韩工擡起头,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怀疑。这段时间,这位神秘的线上顾问确实提供过一些很有趣的思路,也对机械造诣颇深,但这个结构问题可是他们的核心难题。一个连来都不敢来的家夥,能解决他们整个团队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他挥挥手,语气带着疲惫:“先放着吧,我们这边正头疼呢。”
年轻研究员却没有离开,反而将资料递到他眼前,指着其中一幅手绘的示意图和旁边的几行注解:“韩工,您看看这个,他提到了这样一个概念。。。。。。”
韩工本不欲理会,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那清晰精准的手绘图吸引。
图上详细描绘了一种极其巧妙的木质楔形补偿结构,并附注说明:【不是一次成型,而是在枢轮初成後,用硬木小楔浸油,依运转实况,逐次微嵌于关键榫卯接缝处。借由木材遇水微胀之性,可渐次消弭间隙,且不易卡死。此为先祖笔记所载,匠人口传之‘驯轮’之法。】
短短几行字,配以清晰的图示,如同闪电劈开了韩工脑中的迷雾!
“利用木材遇水膨胀的特性。。。。。。通过可调节的楔子进行後期微调。。。。。。不是追求一次性加工的绝对精度,而是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古代加工精度的不足。。。。。。”韩工愣在了当场,想了许久,口中喃喃自语。
过了半晌之後,他猛地一拍桌子,激动得站了起来,“妙啊!真是太妙了!”
韩工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他一把抓过那叠资料,如饥似渴地翻阅起来,越看眼睛越亮。
他迫不及待地对年轻研究员说:“快!立刻回复苏子容,就说他的方案完全解决了我们的核心难题。另外,再邀请他一遍,问问他愿不愿意来我们这儿看看。”
之前韩工邀请过他一次,被他婉拒了,韩工心里还不得劲儿呢,一直在吐槽他,也因此对他産生了些许怀疑。但现在韩工想要让他过来的心思更强了,最好是让苏子容带着他的那些祖传的资料一起过来。
研究员在旁边小声说:“苏子容还传了一沓资料过来,说是他们家中祖传资料的一些抄录和影印本。”
韩工瞪他一眼,抑制不住的兴奋:“你不早说!”
研究员委屈,明明是你之前摆出一副不让人打扰的样子。。。。。。
韩工拿着那一堆传真,在原地来回踱步。他又看到随之而来的还有苏子容写的信,上面写着说,清河古镇的博闻阁里面有着许多失落的古籍,包括他自己也将家中传下来的各类书籍都抄录了一份放在了其中。如果他们有意的话,可以来清河古镇转一转。
韩工看了後喃喃自语:“看来必须得去一趟清河古镇了!”
有了苏隽的这些资料,水运仪象台的复原工作突飞猛进。在水运仪象台嵌入最後一根楔子的时候,苏隽的脑海中以及所有人的系统都发出了提醒。
就像是上次向齐和向明的世界广播一样。
苏隽也得到了一个天赋能力,叫做“格物致知”,这倒是很符合古代士人们所追求的科学精神。
“这个能力可以作用于清河古镇的范围内,可以降低所有机械类设施的运行损耗,”苏隽将系统对于这个特殊能力的描述告诉了路晓琪,“之于我,则是能提高突破技术瓶颈的几率。”
路晓琪面带欣喜:“这个能力也不错,很能替我省钱。”
她很满意。
看着她这副精打细算的小财迷模样,苏隽不由得莞尔。相较于路晓琪关注的实用效益,他内心深处涌动的是另一种更为澎湃的喜悦。
他轻轻握住路晓琪的手,声音中难得地出现了一丝雀跃:“刚刚系统提示,我的自由度已经没有任何限制了。”
路晓琪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瞬间绽放出比刚才更加灿烂的笑容:“那岂不是说,你终于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了?”
他们在喁喁私语的时候也曾经和所有普通情侣一般幻想过要去哪儿哪儿玩,要去环游世界。路晓琪一直都抱有着乐观心态,觉得再等等,这个愿望就可以实现。
但苏隽却对她隐隐有着歉意。
现在他终于可以不再困于古镇一隅,能陪她去看他曾无数次在书卷和图册上见过的,这个时代的万里山河了。
“嗯。”他含笑点头,目光温柔地落在她脸上,“你想先去何处?”
“我们去博物馆吧!”路晓琪几乎不假思索,兴奋地提议,“去看那个你远程参与的水运仪象台。”
她顿了顿,眼神一亮,想到了更妙的安排,“对了,现在这个季节,博物馆所在的那个城市,郊外麦子正好熟了!我们还可以顺路去看麦田里的北宋皇陵雕像。你之前不是一直说,想亲眼看看石像生在田野间的样子吗?”
那是他在视频平台上偶然看到并为之动容的画面。
昔年这些石象生立于神道,守卫的是天家威严,隔绝的是尘世烟火。而今静立麦浪之中,沐风栉雨,倒像是从庙堂走进了人间。在四季轮转丶农事更叠中,与这片土地丶与生息于此的百姓真正融为了一体,反倒成了最鲜活丶最恒久的祭奠。
路晓琪记得他当时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感叹。
“好,都依你。”他反应过来,心中惆怅顿去,剩下的反倒是甜蜜与温暖,“只是,你最近走得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