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醒来後要离婚,她父母和顾青山坚决不肯,顾青山赌咒发誓,说这件事都怪他,他早就跟张晓莲断了,就算他们以後没有孩子,他也不会跟她离婚的。
在她的父母看来,离婚是一件极为丢人的事,尤其是她不能怀孕,以後再嫁也不容易,坚决不同意她跟顾青山离婚。
顾青山做到了自己的承诺,一辈子对原主呵护备至,但原主心里的憋屈无人述说。
人人都夸顾青山厚道,哪怕她不能生,依然对她不离不弃,为了她,宁愿委屈亲生儿子。
可又有谁记得,她的孩子是被张晓莲和她儿子故意害死的。
原主的愿望是不回城接母亲的工作,复习参加高考,远离顾青山这个祸害,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陈夏过来的时候时间点,是原主接到父母的信,信里的意思是她母亲准备提前退休,让她趁过年请假回去探亲丶接班。
陈夏写了封回信,让父母安排比她大两岁的二哥回去接班。她还年轻,可以在乡下再待两年,而二哥年龄不小了,该娶媳妇了。
如果继续留在乡下,娶个乡下儿媳妇,那这辈子就没有回城的机会了。
□□和叶梅对三个孩子向来一碗水端平,这一点从他们想让原主回去接班儿,而不是年龄更大的二儿子接班儿就能看出来。
甚至比起两个儿子,老两口甚至更希望原主这个女儿嫁的近一些。
他们觉得比起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儿子,还是女儿更贴心丶孝顺一些。
上辈子原主觉得父母为自己操心良多,处处委屈自己,当一个乖女儿,活活把自己憋屈死了。
现在换了陈夏,她可不干。上辈子因为原主接了陈妈的工作,两个哥哥和嫂子话里话外总是说陈爸丶陈妈偏心她。
陈爸丶陈妈也总是拿孝道逼她,明明她才是受害者,但他们却用知错就改丶善莫大焉来劝她大度。
两个哥哥丶嫂子在顾青山的糖衣炮弹下,也都向着他说话。
为了万无一失,陈夏还给二哥陈卫华写了封信,催他尽快回家探亲丶办接班手续。
陈卫华接到陈夏的信,激动地给大队长送了厚礼,请完假,收拾了行李,连夜买了火车票回了南城。
陈爸和陈妈接到了陈夏的信,叹了口气,手心手背都是肉,既然陈夏愿意发扬风格,把回城的机会让给老二,他们做父母的自然也不会反对。
只不过从内心来讲,他们还是希望先把小女儿陈夏给弄回城。
他们夫妻两个的年纪越来越大,大儿子结婚後没多久就带着媳妇直接搬出去住了。
每个月也就回来看他们一两次,儿媳妇明显更偏向娘家。
这让他们心里很是失落,再对比邻居家,女儿嫁到了附近,隔三差五回来看娘家爸妈。
陈爸和陈妈越琢磨越觉得,与其老了指望儿媳妇孝顺,还不如女儿嫁的近一些,将来有个头疼脑热的,女儿总比儿媳妇贴心。
夫妻俩商量後决定,让陈妈提前办退休,让陈夏回来接班。等工作稳定後,托人相看个忠厚老实的女婿。
陈夏下乡的地方是辽省大营公社,这可是个好地方,离长白山很近。当地出産很多名贵的药材,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人参。
原主每天下地干活就已经累的筋疲力尽了,加上她一直盼着回城接班,虽然住的是单间,但却只是简单的收拾了一下。
算算时间,离高考恢复只剩半年多时间,陈夏只是把四面墙和房顶贴上固墙符,用清尘符把整间屋里来了个大扫除。
她们住的房子是那种土坯房,屋里没有糊顶棚,经常往下掉灰。
陈妈在供销社买了略带瑕疵的老式粗布蚊帐给她寄过来。
用的久了,蚊帐有些发黄,陈夏用清尘符给房间大扫除时,顺带着把粗布蚊帐也给清理的一干二净。
陈夏把原主用过的被子也当成褥子铺在炕上,床单换成颜色相近的新床单。
门窗让装修机器人趁着白天知青院没人,整修加固。
住前院大通铺的知青是统一一起搭夥吃饭,她们这些花钱租後院单间的知青,平日里都是自己做饭。
陈夏收拾完房间,也懒得烧火做饭了,拉上窗帘,反锁上门进了空间。
吃了一串洗好的葡萄,凌伊在空间里闲不住,把厨房隔出来一块自助餐区,陈夏喜欢的凉菜热菜应有尽有。
陈夏拿着盘子,选了几样自己喜欢的菜,盛了一碗甜汤,主食选了两块牛肉芝麻烧饼。
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边看电视剧边吃饭。吃完饭往沙发上一歪,凌伊把碗筷收走,给她送过来一杯鲜橙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