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微笑应道:“凤姐姐说笑了,谁不知道姐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万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我该多向姐姐学习才是。”
凤姐拍手笑道:“听听,还是宝妹妹会说话。姑妈您是怎麽教出这麽个好女儿的,也教教我呗。”
贾母听得眉开眼笑:“好你个凤辣子,你一来,我这屋里顶棚都要被掀了去!”
薛姨妈看着这满屋的繁华,听着这满耳的奉承,脸上笑着,应酬着,心里却明镜一般。
凤姐的热络里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场面功夫。王夫人的微笑下藏着多少疏离和比较。
就连贾母的慈爱,也更多是对于一门兴旺亲戚的乐见其成。
她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是上好的老君眉,茶香醇厚,却莫名品出一丝繁华深处的世情冷暖。
转脸看见身边从容应对的宝钗和规矩站立的薛蟠,心里倍感欣慰。
果然,儿女争气,自家兴旺,才是她真正的倚仗。
见贾母面露疲色,薛姨妈便适时地领着儿女告辞,跟着王夫人往荣禧堂去。
步入堂内,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但见堂宇巍峨,陈设辉煌,金光宝气,耀人眼目。
荣禧堂的丫鬟仆妇明显规矩得多,个个屏息静气地侍立着,可见王夫人治家严谨。
姐妹二人分宾主落座後,王夫人转了转手腕上的佛珠,淡淡开口。
“妹妹,不是姐姐我说你,咱们这等勋贵门第,原也不指望着科举晋身。
虽然妹夫去了,但只要有哥哥在,自不会少了蟠哥儿的富贵日子,何必学那些破落户,逼着他寒窗苦读地去争那份辛苦?”
薛姨妈轻叹一声:“姐姐说的是,我也劝过几次。但蟠儿非要继续读丶继续考,教他的夫子也说他有这个天分,妹妹我也无可奈何,只能由着他去了。”
王夫人脸上一僵,显然没料到薛姨妈会这般回应。
薛姨妈端茶盏喝了一口,她这个好姐姐,还以为她像闺阁时那般好骗,随便忽悠几句,就会上当受骗麽。
王夫人勉强扯了扯嘴角,转而看向宝钗:“宝丫头出落得越发好了。模样丶性情都是顶尖的,日後不知哪家有福气得了去。妹妹可有什麽章程?”
薛姨妈抿嘴一笑:“我这刚回京城,两眼一抹黑,能有什麽章程。左右宝儿还小,我想多留她几年。”
王夫人笑笑:“前些天,元姐儿打发人回来,赏了些东西,又叮嘱不要太拘着宝玉。说宝玉虽不喜读正经书,诗词上却有些歪才灵性。等将来未必不能。。。。。。”
王夫人话说一半便止住了,端起茶盏轻轻撇了撇浮沫。那无意间流露的优越感,让宝钗看了只觉得好笑。
这就显摆上了,元春走了德妃娘娘的路子,被指给雍亲王胤禛做侍妾格格,到了王夫人嘴里,仿佛元春的身份有多麽尊贵,还等将来。
等将来雍亲王登基为帝,元春撑死了也就是个嫔,若是能生下一儿半女,或可封妃。
但就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做派,就算是元春封贤德妃,也是被他们两府给拖累的下场。
薛姨妈脸上笑容不变,连连点头:“元姐儿孝顺,宝玉有元姐儿这个长姐看顾,姐姐你的福气还在後头呢。
之前听姐姐提过,你家老太太想让宝玉跟敏妹妹的女儿黛玉亲上加亲,这回来怎麽没见黛玉?”
王夫人听薛姨妈提起黛玉,脸色更显难看:“林姑爷病重,黛玉思念父亲,琏儿陪着她回扬州了。”
。。。。。。
一场姐妹相会,便在王夫人含蓄而不失体面的炫耀雍亲王府当侍妾的元春有多孝顺,宝玉有多得贾老太太宠溺,与薛姨妈心知肚明的奉承中过去了。
临走时,王夫人送至房门口,矜持地说着常来走动的客气话。
心里却在嫌弃薛姨妈跟以前一样没眼力见儿,她都把宝玉夸成一朵花了,也没见薛姨妈提亲上加亲的事。
反倒是净往她心里捅刀子,说什麽黛玉和宝玉表哥表妹天生一对。
离开王夫人的院子,薛姨妈脸上的笑容慢慢淡去。她这个好姐姐打得好盘算,说什麽想亲上加亲,不过是糊弄鬼呢。
贾家什麽情况,宝玉什麽德行,她从嫂子刘氏那里还是有所了解的。
贾家是二房管家不假,可那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从小养在老太太身边,宝贝的很。
他的亲事,别说她这个好姐姐,就是贾政说了都不算。
贾家那个老太太嘴上说得好听,实则根本就没把她们薛家看在眼里。
加上她想把亲外孙女嫁给亲孙子来个亲上加亲,就算是她家宝儿勉强能嫁过去,将来不定怎麽被她磋磨呢。
宝钗默默搀扶着母亲的手臂,低声道:“妈,累了吧?”
薛姨妈回过神拍拍她的手,淡淡道:“不累,只是你姨母这里,富贵逼人,总归跟咱们家不是一路人,往後还是少来吧。”
她回头望了一眼那轩峻壮丽的院落,心中那份依靠自家儿女争气得来的踏实感,反而更加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