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在洪荒搞科学 > 第21章 云昭初现冰属性剑气的震撼(第1页)

第21章 云昭初现冰属性剑气的震撼(第1页)

陈玄指尖抵住检测仪边缘,屏幕上的波形曲线仍在微微跳动。西北方向那缕残余波动尚未消散,他正欲迈步前行,天际骤然传来一声裂帛之音。

银白剑气自云层深处劈落,如冰河倾泻,直贯战场中枢。

他立刻蹲身,将检测仪贴于地面,启动全频段采样。镜头对准空中那道凝而不散的寒流,数值瞬间飙升——温度梯度在毫秒内下降至负四百二十度,空气中的水汽被极冻结,形成一条悬浮的冰晶通道,贯穿九黎巫师所在阵眼。

巫师正高举毒骨杖,口中咒语已至尾声,黑雾翻涌成漩涡状,即将引爆残留阵核。可就在剑气触及的刹那,他的手臂连同法器一同凝固,皮肤表面泛起霜纹,经络内的巫力逆流堵塞。仪式中断,黑雾失去支撑,在冰晶长廊的辐射下迅瓦解,化作缕缕白烟蒸腾殆尽。

陈玄屏息,手指飞快调整传感器频率。初始数据因强磁场干扰出现畸变,他立即切换至低温补偿模式,利用剑气残留的热梯度反向校准探头。波形重新稳定,一段螺旋推进的能量轨迹清晰呈现。

他皱眉。

这股力量并非线性传导,而是以压缩涡旋形式向前穿刺,类似导体中磁通涡旋的钉扎运动。但驱动机制完全不同——洪荒灵气不具备量子相干性,除非……存在某种外加约束场。

识海中青铜鼎虚影悄然浮现,自动捕捉这段波形,开始解析。符文流转间,一组流体力学方程缓缓成型:navier-stokes方程被修正为包含负压项的非稳态模型,边界条件显示介质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从气态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跃迁。

他瞳孔微缩。

这不是简单的低温冻结,而是通过剑气引导,使局部空间的粒子群达到临界有序状态,强行压制熵增趋势。相当于用宏观手段实现了微观相变控制。

远处,冰晶长廊尽头,一道身影缓步走来。

月白色广袖垂地,裙摆银河暗纹随步伐轻漾。她未踩实地,足下每一步都凝出一朵霜花,转瞬又化为雾气托起身形。手中长剑归鞘,剑柄一点寒光隐没于袖底。

陈玄合上检测仪盖板,指节因用力而白。

刚才那一击,若按力学等效换算,至少需千钧之力配合精准频率共振才能达成。但她仅凭一剑挥出,便完成能量聚焦、介质相变、结构锁定三重效应,且无任何后坐反馈。这已出他对“功法”的理解范畴。

他低头翻开笔记,抽出符笔,在纸面快演算。

假设剑气前端为球形冲击波,半径r=o米,度v≈oo米秒,密度p由空气突增至冰晶固态(约kg),则动能ek=?pvxπr≈xo?焦耳。释放时间Δt<oo秒,功率p>xo?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水电站的峰值输出。

问题在于:如此巨量能量从何而来?人体经脉储灵上限不过百焦耳级,即便借助天地共鸣,也难以在瞬时调集百万倍以上的额外供能。

除非……

她的剑本身就是一个能量转换节点,将某种不可见场势转化为定向动能输出。就像压电晶体受应力产生电压,只是尺度放大了无数倍。

他停下笔尖,抬头。

那道身影已立于原地,距他约三十步。风未动,衣袂亦未扬。她目光扫过战场废墟,视线掠过无数惊魂未定的修士,最终停留了一瞬。

他没察觉。

他正盯着掌心仪器包侧面的金属扣环。刚才采集的数据太过异常,常规滤波无法分离噪声,必须重建采样函数。他需要一个参照系——一种已知的、可控的低温源。

或许可以拆解机关箱里的冷却模块,结合玄铁导热片重构探头。但材料强度是否足以承受那种级别的热冲击?

他抬起左手,准备记录新构想。

就在这时,眼角余光捕捉到一丝异动。

她转身离去,足下最后一朵霜花悄然融化,地面未留水渍,仿佛从未存在。

陈玄终于抬眼。

视线所及,只剩一道渐淡的冰痕,自阵眼延伸而出,笔直指向自己站立的位置。痕迹边缘整齐,深度均匀,像是用尺规划出的几何线段。

他心头一震。

不是随意踏出,是刻意为之。

那条线,恰好穿过他此前布置导灵沟槽的、杠杆支点位置、以及三次共振破阵的核心三角区域。精确得如同复现了他的战术路径。

他猛然意识到什么,急忙打开检测仪回放。

果然,在剑气降临前o秒,仪器曾捕捉到一次微弱的空间扰动,频率为赫兹,与他在第十二章推演杠杆省力比时使用的基准振动频率完全一致。

她看过他的操作。

不止看过,还记住了。

他握紧符笔,笔尖无意识地在掌心划动。

先是力矩破阵,再是共振碎石,最后是分流导能——他用科学方法拆解战争机器,而她用一剑,把整个过程还原成某种……仪式。

理性构建的模型,在她面前像薄冰般透明。

他忽然觉得手中的仪器包沉了许多。

远处硝烟仍未散尽,残火在焦骨间零星跳跃。太一阁弟子开始清扫战场,有人搬运尸体,有人封印残阵。唯有他伫立原地,麻衣染尘,额角汗迹干涸成灰白色印痕。

他低头,看见自己方才写下的字。

两个潦草的墨痕:

“相变”。

喜欢科学证道:我在洪荒悟宇宙请大家收藏:dududu科学证道:我在洪荒悟宇宙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