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的侍卫大人百度百科 > 第 34 章(第2页)

第 34 章(第2页)

黎昭华轻叹一声,却及时劝住了大娘:

“罢了,大娘,这饼就当我请的。再做一个便是。”现下这世道,这半大的孩子又能有什麽生计?不过或偷,或抢。他只是想活着罢了。

一个饼,说不定也能救一条人命。不过一份饼钱,也还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

大娘闻言也便作罢,直夸黎昭华心善:

“不想姑娘面善心也善。我们家的地虽未受灾,可眼瞧着外面都坏成这样,谁家又能不紧张呢。都不过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罢了。。。”

太阳西斜,暗色的夜幕转而笼罩了大地,茫茫夜色之中,苏家小院内灯火摇曳,透出一丝暖意。

打小时候起,苏嫣便常会蒙上眼睛,仅通过触摸或嗅闻来分辨相似的药材。这是于春风所传授的独门绝技,为了不让女儿生疏各类药材的特性,时不时便要测验一番。

不过今日接受考验的人则变成了安阳,考官则是苏嫣自己。

“安阳哥,看看你能不能分辨出这对‘双生子’。”苏嫣从两个相似的布袋里各抓出一把切片,分别放在了安阳的左手和右手。

安阳眼前近乎一片朦胧,隐隐绰绰间只依稀能捕捉到烛火跳动的光芒。他沉下心来竭力去感受,左手间的药片的质地坚硬,中间似有些孔隙,摸起来很是粗糙。

“左手的是白术,可对?”安阳有些不太确定,试探着开了口。

“对。”苏嫣赞许地点点头,“白术性温,最能补脾健胃,燥湿利水,常搭配…”

“茯苓或是黄芪。”尽管多年未曾接触药理,可触碰到药材的一瞬,年少时所背的医药知识一下便跃然眼前。这次安阳答的极快,语气肯定。

苏嫣点头,继而追问起了另一味药材。

安阳凑近深深吸了一口气,眉头微皱:“略微有一股…苦味,还有些土腥味,”安阳的手指不住摩挲手中的药片,一时间他竟无法分辨。外形与白术相似,却又不是白术…安阳思虑片刻,脑内忽而灵光一现,“我知道了,是白及,对不对?”

“好小子,鼻子真灵!”一旁正在小泥炉前照看药罐的于春风,回过头笑着插了一句。

于春风全神贯注地盯着药罐下跳跃的火苗,手里拿着一把破蒲扇,不紧不慢地扇着风,控制着那股至关重要的“火候”。药罐里咕嘟咕嘟地响着,清风一吹,便带出几缕药香。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常被当作治疗外伤出血的药材。它们一个性温,一个性寒,若是抓错了…”于春风顿了顿,压了声音正色道,“补脾健胃的给了血亏的人,或是养血的给了湿气缠身的人,非但治不好病,反而会添乱。咱们手上过的可是人命,千万马虎不得的。”

安阳摘了眼前的纱布,看着那两堆“模样类似的双生子药材”,心里多了几分敬畏。

这时,于春风那边的药罐沸腾声变急了,蒸汽顶得罐盖轻轻作响。她立刻将蒲扇放下,将罐盖掀开一条小缝,让药气宣泄一些,再拿过火钳,将炉膛里的柴火往外撤出少许,只留下几块烧得正红的炭火让药罐维持现有的温度。

“看到没,嫣儿,阳儿。”于春风一边操作,一边给二人讲解,“这煎药跟炒菜一个道理,火候是灵魂。这副药里有麻黄,主发汗解表,就得配上武火急煎,其中以甘草丶杏仁为辅药,这几味辅药,偏又得文火慢熬,才能把它们的药效给熬出来。所以娘先让它大滚几下,把麻黄的劲儿逼出来,再用文火慢慢地熬,让它们在罐子里‘和’到一处去,才能发挥所有药材的药性。”

于春风动作沉稳熟练,许是常年与火候和药材打交道的久了,行云流水的动作之间带着几分从容。她额上渗出几颗细密的汗珠,现下也顾不上擦。

“娘,夜已经深了,你快去歇息吧。剩下的有我和安阳哥,娘不必操心了。”苏嫣扬起手中的帕子,轻轻拭去于春风额角的汗水。

于春风摇了摇头,手上干活的动作却没停:“娘不累,这药再过半个时辰便好了,何必再让你们俩跟我一起受累。”

安阳递上一碗晾凉的茶水,好奇道:“这药是给西街王老爹的?”

“不错,他近来咳嗽地厉害,每逢午间便发热,须得把汗发出来才好,”于春风点点头,低头抿了口茶,“近来天气转凉,风一场雨一场的,你俩也得多添点衣裳才是,可别着凉了。”

于春风的眼神落到了安阳身上,安阳这套衣服应是他还在济北王府做活时做的,衣裳已然洗得有些发白,袖口领口处更是磨损得不成样子。

“嫣儿,明日咱们早些闭馆吧。眼瞧着快入秋了,娘带你和阳儿去裁缝铺选几块布料,好好给你俩做几身衣服。”

苏嫣当即便欢喜得挽了母亲的手臂,顺势将头靠在了于春风肩上,撒起了娇:“娘,这可是你说的,可不兴反悔。到时候我便一口气做它个十几套衣裳,将明年春夏秋冬的日常衣物全备齐了才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