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花出去了,布摆在这里,但最终衣服会穿到谁身上,那还真不好说。
面对她们的疑惑和质疑,贺明隽还是那种平淡无波的语气反问道:“如果国家真的发通知,说要免收布票了,你们听到後会怎麽做?”
当然是去抢购了!
大多数人都会这麽做。
他们老百姓不懂政策,也难以理解每一条通告背後的深意,只知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其馀物资也是同样的道理。
抢购风潮就是在几十年後都难以避免,更何况是这个经过动荡丶消息靠人口耳相传的年代。
之前,他们就抢过盐丶抢过油丶抢过火柴……
贺明隽继续道:“与其到时候和人抢,还不如现在先囤点,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涨价?”
廖春花看着这麽多布料,再一想买这些要花多少钱,还是很心疼,她叹道:“那你也不用买这麽多啊!”
贺明隽:“都说了,差不多够每人一套。”
他本就不是个多话的人,今天已经解释够多了,实在不想继续费口舌。
于是,他有些无赖地说出那句十分经典的话:“反正买都买了。”
其实贺明隽如果直接不买这麽多布的话,自然就省事了,但他又打算要慢慢转变贺家人的一些生活方式。
他比较喜欢追求高效和便利。
而贺家其馀人,则和大多底层劳动人民一样,不把时间和自己的辛劳当一回事,很多时候都宁愿自己累一点麻烦一点也要省那几分钱。
这样的理念差异,如果不改变,他们以後肯定会産生矛盾的。
比如,等村里通电了,他是打算买洗衣机等家电的,可按照廖春花女士的节约,肯定会嫌费电把他们供起来。
所以,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形,贺明隽从做新衣服开始,让他们逐渐习惯“享福”。
廖春花却不清楚贺明隽的良苦用心,只听到他那句欠揍的“买都买了”。
她生气地把巴掌扬起来,但终究没有落下去。
到底是自己最疼的小儿子。
而且,还是那句话——买都买了。
面对着儿媳丶女儿还有两个孙女期待的目光,廖春花一咬牙,道:“今年收成好,家里又要办喜事,那就每人做身新衣服。衣服做好了,穿的时候都仔细着点,过年可没有新衣服了!”
听到有新衣服穿,大家都露出高兴的神色。
尤其是四岁半的贺二丫,吸着口水问:“妈,我也有新衣服吗?”
作为家里的老二,她从小就是捡姐姐的旧衣服穿。
庞冬妮做不了主,没有回答,只用询问的眼神看向自己的婆婆。
贺明隽却先发话了:“当然有。”
廖春花不好驳小儿子的面子,但还是有点不情愿:“小孩子一年一个个儿,做了新衣服,能穿多久啊?”
贺二丫脸上还没有绽放的笑僵了一瞬,又慢慢收了回去。
没有人为她争取。
贺明隽只好出声劝道:“她才多大个人,又费不了多少布料。”
见廖春花女士还有继续喋喋不休的架势,贺明隽便转移了话题:“先把这些搬进屋吧。”
他掏出剩下的钱递过去,说:“真的没花多少钱。”
廖春花很吃惊:“怎麽还剩这麽多?是不是东西都没买齐?”
这时,一直沉默着给牛铡草的贺父贺荣华开口:“没买自行车?”
贺明隽点头应道:“没买。”
他强调:“不买了。”